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态 正文
10级大风+强降水+小冰雹!雨季已过北京为何还有这么多强对流天气?
2025-09-15 来源: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4066

9月15日10时30分,北京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计今天12时至23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出现雷阵雨天气,并伴有7-9级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小冰雹,请注意防范。

同时,北京市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今天12时至17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出现7-9级短时大风,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0级以上,请注意防范。

此外,中央气象台9月15日10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预计9月15日14时至16日14时,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中北部、黄淮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中北部、黄淮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其中,辽宁中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四川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最大可达70毫米以上。

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午后。

最强雨季刚结束,大风冰雹又来袭

据了解,今年,我国华北地区雨季从7月5日开始,已于9月2日正式结束,其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成为自1961年以来最强雨季。

但即便雨季已正式结束,华北地区强降雨仍频繁出现。本月13日晚,在强对流云团“超级单体风暴”的影响下,北京还出现了短时大风、雷雨天气,丰台区下起密集的小冰雹,地面铺上了一层“冰球”。在同一时期,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雷暴大风或冰雹。

当前,北方多地正在迈向秋季,在人们的印象中本应“秋高气爽”,为何还有这么多的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呢?

本应“秋高气爽”,为何还有强对流天气?

据了解,9月13日出现的强冰雹天气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形成了一个超级单体风暴,至于超级单体风暴为何会形成,则跟整个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关系。

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南下的时间比往年偏晚,整个华北平原地区低层的暖湿条件特别好,水汽很充沛,再加之受到冷空气影响,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

“即高空是干冷的,低层是暖湿的,对流云团进入到这样不稳定的层结后,有利于其强度增强,进而产生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北京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说道。

不过,这样的超级单体风暴今年七八月盛夏时节也出现过,但九月出现这么强的情况算比较少见。而每次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形式不一样,可能是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也有可能是比较剧烈的冰雹,还有可能是龙卷风。但具体哪一次会产生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形式,需要看具体情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只要大气环流的复杂运动在某个时刻匹配出了适合的机制,就会发生强对流天气。虽然现在到了9月,但是由于中高层已经受到强烈的西风带控制,只要低层的暖湿气流与热力条件适宜,就可以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这种天气在这个季节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此前11月也有过类似情况。

张涛认为,在我国北方,“超级单体风暴”都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生在夏季,当有较强的高空风、底层暖湿气流条件适宜,就可以发生。秋季这种情况虽然少,但是出现也不算一个稀奇的事。

实际上,气象部门近十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地区每年四月初到九月下旬都会出现冰雹,目前临近九月中旬,从出现时间上看也是正常的,但强度确实比较少见。

张涛表示,在夏秋转换的季节背景下,此后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概率是越来越小的。从预报的角度,也不能说后面的一两个月就不会再发生了,具体还要看大气环流的运转情况。

防雹防雷,当心“雷暴哮喘”发作

面对大风+雷电+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市民一定要注意防范。

同时,9月也是北方花粉过敏高发期,花粉浓度居高不下,易过敏人群要注意防范“雷暴哮喘”。它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当花粉浓度较高时,它会随着上升气流进入到云层中。当遇到雷雨天气,雷电和水汽会将大的花粉变成小的花粉颗粒。当降雨时,会将花粉颗粒重新带回地面,导致地面的花粉浓度进一步升高。同时,较小的花粉颗粒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呼吸道,过敏体质人群便会出现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雷暴哮喘的症状和普通哮喘类似,突发剧烈咳嗽、胸闷、憋气、喘息都可能找上门,严重的还会呼吸困难。而且这种症状不等人,雷暴过程中就可能发作,大部分人会在雷暴后24小时“中招”,还有人会持续2-3天,千万别大意!

来源: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微信公众号、BRTV新闻、光明网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罗永浩吐槽西贝引大战!预制菜有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课!覆盖1400多所学校
推荐阅读
近期强对流天气多发,一图学会应对方法——
2024-04-03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