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
舟落东风霞色里 画展神州明日春——写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当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在西北大漠上空骤然绽放,从天而降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倏然放缓了速度,缓缓飘落在祖国的怀抱。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原定于11月5日返回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历经9个日夜的等待后,终于平安归来。
2025-11-15 新华社
神20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这波太空接力太硬核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025-11-14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
三名航天员乘神二十一飞船返回,神二十留轨原因公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1月14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2025-11-14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等
从机器人到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具身化”演进
机器人,一种从科幻小说走到现实生活的传奇机器,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首先,以机械臂的形态出现在工业流水线上,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性的工作;然后,自动清扫的扫地机器人进入家庭;最近两年,能跑会跳能做各种体操动作的人形机器人成为机器人中的亮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史,是人类对“机器拥有智能”的不懈探索。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一种新的智能形态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具身智能(Embodied AI)。它不再是计算机中的软件,而是通过物理实体与真实世界连接、交互,能自主学习并适应环境的智能体。从“机器智能”到“具身智能”,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进化,正在重新定义人与智能的关系。
2025-11-12 《北京人大》杂志
太阳活动强烈,我国北方地区今明两天可能出现极光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近两天,可能出现中等强度地磁活动。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如黑龙江漠河、新疆、内蒙古等地,今晚到明天凌晨可能出现极光,极光强度预计以红色弱极光为主,小概率会出现红绿复合极光。感兴趣的公众可在天气晴好、光污染较少的区域留意夜空,驻足欣赏。
2025-11-12 央视新闻、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频用AI让学生思维活跃还是懈怠?
如今,全球大学正积极拥抱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一项2024年的全球调查显示,高达86%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频繁使用AI。
2025-11-06 科技日报
天宫“养鼠”引发生命科学新期待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11月1日3时22分,飞船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随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一道入驻空间站的还有4只小鼠,它们在空间站参与“空间动物品系筛选与饲养关键技术验证”实验后,由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带回地球。
2025-11-04 北京日报客户端
安世“左手断供右手”!从一粒沙开始的晶圆如何承载全球科技?
11月2日凌晨,一则来自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中国公司的公告函在科技圈引发关注。公告直指其荷兰母公司单方面决定,停止向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这一“左手断供右手”的奇特操作,瞬间将一个高度专业的名词——“晶圆”推到了聚光灯下。
2025-11-03 北京科技报
AI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吗
人工智能(AI)的普及,让信息获取变得异常轻松。但这种便利的背后,也藏着让人变“懒”的隐忧。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全球首个AI主导的学术会议,旨在测试AI独立产生科学见解的能力,却把人们的这种担心推到了前台——AI在科研领域创新的潜力值得期待,但也有加速人类思维和创造力“退化”的风险。
2025-10-31 科普时报
剧透!2030年前中国人有望登月!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我国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嫦娥七号、八号将在月球联袂登场。
2025-10-30 北京科技报
/Index/dataList?style=1&cate_id=658585741940781056&type=news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重磅!38位科学家、193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6大重点任务!教育部等7部门发文部署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推荐阅读
一年最多能拍几次CT?
2025-11-14 科普时报
被当作“明星产品”的锯棕榈能防脱发吗?
2025-11-13 科普时报
占比超95%,这种流感毒株什么来头?
2025-11-12 央广网、中国科技网
被遗忘的时光——当记忆的星辰悄然隐没
2025-11-12 北京小汤山医院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