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正文
“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正式对外开放
2025-09-1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130

把科学“搬”到户外,让青少年动手解锁科技奥秘……9月12日,“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正式对外开放,将持续至9月21日。“科学圆环”是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学术交流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核心板块,也是全国科普月北京地区重点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和家长的参加。

“科学圆环”以“植根科学教育,启迪科学梦想”为主题,汇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开放式”立体化科学教育体验新场景,让科学教育走出课堂、“学”在户外。展区设“竞赛燃梦、名师沃土、课程筑路”三大核心板块,打造覆盖全学段、贯通“兴趣-能力-志向”的科学教育体系,让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探索路径。

竞赛燃梦:从单一赛事到全域生态,激活百万师生科创热情

“科学圆环”系统呈现科协系统深耕多年的青少年科技竞赛体系。以1979年启动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起点,逐步拓展至五学科奥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科学调查体验、科学影像节等多元品牌活动,形成“普及-提高-拔尖”阶梯式活动模式。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覆盖全市16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千余所学校,第44届创新大赛共收到2427项参赛作品,辐射131万人次师生;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累计接待3.2万人次,2025年暑期更接纳500余名师生走进北大、清华等高校实验室;科学影像节2025年征集作品221项,33项获评“五星作品”。在展示区现场,观众可近距离观看竞赛优秀成果,体验“发光织物设计”“AI飞花令”等互动项目,感受“以赛促训、以赛代练”的科创氛围。

名师沃土:三十年全链条培育,7300余名后备人才从这里启航

聚焦“名师引领”,“科学圆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学及企业优质资源,依托基础五学科名师工作室与科技教师志愿者队伍,构建“名师引领—教师赋能—学生受益—反哺教师”的良性循环。

通过“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打通大中学段,以“北科学堂”衔接小学与初中,形成贯通全学段的培育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7300余名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众多学生通过该平台走进国际赛事、高校重点实验室。展示区结合名师所在实验室资源,开展科技创新体验活动,包括酷炫智能机器人Show暨OpenLoong开源社区特别活动、天然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干旱胁迫下白刺形态和生理响应实验等,为青少年搭建与名师交流的平台。

课程筑路:千余课程惠及20万中小学生 流动科技馆促进科学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圆环”还集中展示了“北科”系列特色科学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精准的科学教育服务。课程采用“探问—究理—践真知”的课程设计逻辑,结合北京科学中心展厅展品,通过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自开馆以来,北京科学中心已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了1000多节科学教育课程,开展活动超1万场,惠及20多万中小学生。同时,与北京市多区教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300多所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此外,通过流动科技馆等方式,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覆盖全市中小学、社区及科学教育场馆等地,重点惠及远郊地区。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公众超380万人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科学乐趣,有效促进了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展示区,观众可亲身体验“四元正方形”“光的色散”等互动课程,感受“可触摸、可创造”的科学魅力。

“科学圆环”是“以竞赛为牵引、以名师为重点、以课程为依托”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集中展示。不同于传统室内展区,“科学圆环”充分发挥户外空间优势:逾20个展棚有机联动,既有“时光脉络”展棚呈现竞赛40余年发展历程,也有“学段适配”互动展棚,满足不同年龄需求,更有“创新挑战任务”模拟全国创新大赛现场挑战、“名师沃土”展棚还原名师指导场景、“北京科学中心流动科技馆”展棚提供科学教育服务,让青少年在开放环境中自由探索、大胆实践。

撰文:记者 王雨晴

摄影:记者 张星海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罗永浩吐槽西贝引大战!预制菜有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课!覆盖1400多所学校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