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读懂呼吸信号: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护理与观察指南
2025-03-31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9万

撰文/邝慧仪

秋冬季节宝宝易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初期常有流鼻涕、咳嗽,严重时呼吸加快、胸口凹陷,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记录呼吸次数、观察呼吸是否费力及是否动用胸部肌肉,再结合简单护理和定期监测,就能在家中或医院及时发现变化,降低风险。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关键呼吸指标、护理要点和应急方法。

1.呼吸表现特征

宝宝刚感染RSV时,常见流鼻涕、偶尔咳嗽。如果不见好转,可以在宝宝安静时数呼吸:超过60次/分钟并持续,就说明呼吸吃力。接下来,观察鼻子两侧是否随着呼吸“张开合拢”,这是宝宝在用力吸气。再看胸口:吸气时胸骨上方、锁骨下方和肋骨间会往里凹,表示宝宝在借助胸部肌肉帮助呼吸。注意胸部前后起伏是否不同步——一侧鼓起时另一侧回落;呼气时间比吸气长,并可能伴随轻微呻吟声。这些都意味着肺部工作困难。如果嘴唇或手脚出现发紫,表明缺氧,需要尽快就医。若在吃奶或安抚时,呼吸次数意外降到40次/分钟以下,也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2.护理核心要点

在家庭或病房内,应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0%~60%,并每日定时通风以更新空气,可使用冷雾或温雾加湿器,让雾化水珠深入气道、软化黏稠分泌物,降低咳嗽刺激。患儿体位宜采取头部稍抬的半卧或轻度俯卧,不仅利于重力引流,亦可减轻膈肌负担;俯卧时需注意头部转侧并在一侧垫枕,避免压迫胸腹。吸痰操作需掌握“浅吸先行、深吸谨慎”的原则:选用规格合适的柔性吸管,控制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5秒,每次吸引间隔至少1分钟,密切观察心率和面色变化。若监测到SpO₂降至92%以下,应立即启动低流量氧疗(1~2 L/分钟),并配合生理盐水或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中应维持患儿适度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加重分泌物黏稠,避免过度镇静,保持清醒状态以利于自主咳痰与配合治疗。

3.观察关键指标

在宝宝安静或睡着时,用手机秒表或计时器数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正常范围是每分钟30~50次;如果连续两次测试都发现超过60次,或者听到不规则的“哼哼”喘鸣,就要特别留心。接着,用指夹式血氧仪给宝宝测血氧,保持探头位置不动至少30秒,避免宝宝动来动去影响读数;如果连续两次测量均低于94%,请再复测一次并及时告诉医生。除外,还要关注宝宝的精神和吃奶情况:记录他每次吃奶的量,并留意他是否比平时更容易打瞌睡、哭闹时更难安抚,或者吸吮时显得气力不足。最后,每天统计宝宝的尿量——可以通过称重湿尿布来估算,如果发现24小时内总尿量低于每公斤体重2ml,就要考虑补充水分或与医务人员沟通,以防脱水。

4.家庭护理要点

在家护理时,须每日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保持10~15分钟,使室内空气流通且温度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以减少干燥刺激;对门把手、玩具及餐具等高频接触物表面,应使用医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切勿与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者同室。喂养方面宜采用少量多餐,每次奶量不宜超过30~50毫升,并可将奶液按1∶1的比例稀释,使宝宝吞咽过程更加平缓;喂后应抱直保持10分钟,避免仰卧引起呛咳或吐奶;若能配合坐位喂养,更可减轻膈肌负担。日常护理中建议建立护理日志,每隔三小时写下宝宝体温、呼吸次数、血氧值和当天吃奶喝水的总量,同时记清每次喂奶的姿势和清理痰液的次数,方便医生了解情况。在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婴儿专用的吸痰器轻轻清理口鼻分泌物,但不要把管子插得太深,以免刺激呼吸道。

5.结语

总的来说,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宝宝的呼吸次数、呼吸是否费力以及胸部的起伏情况,同时保持合适的室温和湿度,调整宝宝的姿势,必要时帮助吸痰或用氧气,让宝宝更容易呼吸。如果发现脱水迹象、吃奶困难或者嘴唇、手脚发紫,就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和处理。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省市:广东省广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