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韦柳
怀孕生子是女性生命中的一段特殊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孕产妇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了解孕产妇用药的安全知识,明确用药的“红线”,对于保障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一、孕期生理变化对药物的影响
女性怀孕身体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孕期血容量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可能会有所稀释。同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也会增强,这意味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可能加快。此外,胎盘作为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它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但并非所有药物都能被有效阻挡。有些药物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影响。
二、孕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1.有明确指征,避免不必要用药
孕期用药必须有明确医学指征。如果身体出现轻微不适,能通过休息、饮食调整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尽量不要用药。只有在疾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且不使用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时,才考虑用药。
2.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在确定用药时,医生会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进行选择。优先选用已经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能够让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目前,国际上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危险度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A类药物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对胎儿伤害可能性极小;B类药物在动物繁殖试验中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缺乏人类的研究数据,或在动物繁殖实验中显示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在人类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C类药物动物和人类均无充分研究,或在动物实验中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在人类研究中尚无定论,这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才谨慎使用;D类药物有明确证据显示对人类胎儿有危害,但在某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中,如孕妇病情严重,使用其他安全药物无效时,在充分告知孕妇风险后可考虑使用;X类药物在动物或人类研究中已证实可导致胎儿异常,孕妇禁用。
3.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即使是相对安全的药物,在孕期使用时也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孕周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精确计算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
三、不同孕期用药的注意事项
1.孕早期(1~12周)
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胎儿对药物最为敏感,用药不当很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孕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果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2.孕中期(13~27周)
孕中期胎儿的器官已基本形成,但仍在不断生长发育。此时用药相对孕早期要相对安全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一些必要的治疗,医生会综合评估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利弊后,谨慎选择药物并确定合适的剂量。
3.孕晚期(28周至分娩)
孕晚期胎儿的身体各器官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但药物仍可能对胎儿产生一些间接影响。在这个阶段,用药更要谨慎。尤其是临近分娩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呼吸功能或导致新生儿出现戒断症状的药物。
四、哺乳期用药的注意事项
哺乳期同样需要谨慎用药,尽量选择对宝宝影响小的药物。如果必须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
可以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并尽可能延迟下次哺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乳汁中的药物浓度。
2.了解药物对宝宝的影响
有些药物在哺乳期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宝宝少量摄入后一般不会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有些药物则可能对宝宝有较大影响,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3.必要时暂停哺乳
如果使用的药物对宝宝可能有严重危害,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哺乳。在暂停哺乳期间,妈妈要按时挤出乳汁,以保持乳汁分泌。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1.意外用药
如果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下使用了药物,准妈妈不要过于惊慌。应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说明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等信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判断药物对胎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2.慢性病患者孕期用药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孕期需要继续用药控制病情。但这些药物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和孕周,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且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药物。
孕期和哺乳期用药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准妈妈和家人一定要高度重视。
(单位:忻城县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