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教活动 正文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化石为证,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
2025-07-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9万

7月15日,“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在中国古动物馆开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石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的42名“科技小记者”参与活动。同学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一段跨越亿万年的“时空之旅”,追寻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体悟蕴藏于化石中的科学家精神。

中国古动物馆依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40余万件标本,从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藏品1000余件。这里不仅集中展示了从寒武纪到史前时代各个地质时期的代表性古生物化石,系统呈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图景,也承载着一代代古生物学家在野外跋涉勘探、在一线钻研奉献的科研足迹。古动物馆先后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

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从馆内底层出发,沿着地质时间轴追溯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地球生命演化轨迹。讲解老师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引导大家思考:拉蒂迈鱼为何被称为“活化石”?生命如何从海洋登上陆地?恐龙真的灭绝了吗?脊椎动物中的“三支空军”翼龙、鸟类和蝙蝠,在翅膀结构上有何异同?通过互动问答和近距离观察,小记者们对生命演化与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小记者们与讲解老师互动

在许氏禄丰龙、合川马门溪龙等庞大的化石骨架前,同学们感受到“恐龙时代”的恢弘气象;聆听着师氏剑齿象、赫氏近鸟龙的真实科研历程,《黄河象》《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语文课本中的故事也变得更加具象生动。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古生物学家与时间对话、与自然对话的成果。

▲小记者们参观展厅

每一件珍贵的馆藏展品背后,都凝结着一代代科学家的汗水与智慧。讲解员从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杨钟健先生的科研故事娓娓道来,讲述了研究所几代古生物学家如何接力传承,推动我国古生物学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奋进历程。他们中,有人跋涉千里,在茫茫野外执着采集化石;有人潜心钻研,在实验室里锐意探索创新。正是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中国古生物学不断迈向世界前沿。这些科研工作者躬身探索、不惧挑战、甘于寂寞,用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小记者们聆听科学家精神故事

讲解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收获良多。“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鸟类也是恐龙的后代!”“科学家为了研究这些化石,太不容易了。”大家在震撼与敬仰中,播下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开展“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活动计划走进多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深入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深刻感悟科学家精神,从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来源:北京科技报

撰文/摄影:记者 丁林

 

推荐阅读 

小记者来稿 | 探索自然奥秘

小记者来稿 | 科技小记者探秘古生物世界 ——记“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活动

小记者来稿 | 石楼镇中心小学“科技小记者” 探秘中国古动物馆,解锁远古奥秘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机器人总动员!这场盛会让科幻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动物与人类生态共链,科学家铺就保护基石
2025-06-20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追寻科学家精神的轨道之光
2025-05-28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走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解码“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2025-05-22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循李四光精神脉络,解锁地质学传承密码
2025-05-21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