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俞啸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蛇类活动日渐频繁,蛇咬伤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被蛇咬伤后,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但许多人在紧急情况下容易陷入误区,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不仅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甚至可能加重伤情,危及生命。本文将深入剖析蛇咬伤急救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科学的急救建议。
一、常见的蛇咬伤急救误区
1.用嘴吸出毒液
误区描述:在许多影视剧中常会见到有人被蛇咬伤后,旁人立即用嘴吸出伤口的毒液。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危险。
危害:口腔黏膜的通透性很高,毒液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直接进入施救者的血液循环,导致施救者中毒。此外,即使口腔黏膜完整,过多的毒液进入消化道也可能突破消化道屏障,引发急性中毒。
正确做法:不要尝试用嘴吸出毒液。如果需要排出毒液,应使用专业的吸引器或负压设备,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用刀切开伤口放毒血
误区描述:有人认为用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小口,通过挤压排出毒血,可以减轻中毒症状。
危害: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排出毒液,反而会刺激伤口血管,加速毒液吸收。此外,切开伤口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正确做法:不要自行切开伤口。应尽快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减少毒液的吸收。
3.用火烧伤口
误区描述:在一些民间偏方中,有人建议用火烧伤口来解毒。
危害:蛇毒进入体内后,火烧伤口无法达到足够的温度来破坏毒液,反而会因局部加热扩张血管,加速毒液扩散。
正确做法:避免使用火烧伤口。应尽快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
4.使用止血带
误区描述:很多人认为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可以阻止毒液扩散。
危害:如果止血带绑扎过紧,会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此外,止血带并不能有效阻止毒液通过淋巴系统扩散。
正确做法:可以在伤口近心端用布带或绳子进行适度绑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并每隔20分钟放松1至2分钟。
5.冰敷伤口
误区描述:有人认为冰敷可以缓解伤口肿胀,延缓毒液吸收。
危害:研究表明,冰敷无法阻止毒液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反而可能因局部血管收缩,导致毒液在局部积聚。
正确做法:不要使用冰敷。应尽快就医,进行专业的伤口处理。
6.乱抹草药或泥土
误区描述:一些民间偏方建议在伤口上涂抹草药、泥土等。
危害:这些偏方不仅无法有效解毒,还可能引发伤口感染,干扰医生对伤口的判断。
正确做法: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偏方。
二、正确的蛇咬伤急救措施
1.保持冷静:被蛇咬伤后,伤者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缓毒液在体内的扩散。
2.迅速离开危险区域:立即离开被蛇咬伤的地方,避免再次被蛇攻击。
3.记住蛇的特征:尽量记住蛇的形状、颜色和花纹,有条件时可拍摄照片,以便医生判断蛇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
4.去除受限物品:及时去除受伤部位的戒指、手镯、手表等受限物品,以免因肿胀导致无法取出。
5.冲洗伤口: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减少毒液的吸收。
6.适度绑扎:在伤口近心端10厘米至20厘米处用布带或绳子进行适度绑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并每隔20分钟放松1至2分钟。
7.固定伤肢:将受伤肢体保持在低于心脏的水平位置,避免剧烈活动。
8.尽快就医:被蛇咬伤后,应尽快前往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
9.避免盲目用药:被蛇咬伤后,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掩盖症状,干扰医生的判断,甚至可能与抗蛇毒血清产生不良反应。
10.保持伤口开放:不要随意覆盖伤口,尤其是不要使用不透气的材料,如塑料薄膜或绷带。保持伤口开放有助于毒液排出,同时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防止毒液扩散。
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及时就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要避免陷入常见的误区,如用嘴吸毒液、切开伤口、使用止血带等。同时,了解蛇的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蛇咬伤的发生。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应保持冷静,尽快就医,并注射抗蛇毒血清。只有科学应对,才能有效避免蛇咬伤带来的严重后果。
(单位:龙游县人民医院,省市:浙江省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