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威群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动脉瘤、脊髓血管畸形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这些疾病常导致头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甚至意识障碍,传统治疗手段如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1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精准微创的“钥匙”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传统的开颅手术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诸多问题,但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等弊端,让许多患者和家属望而却步。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出现,宛如一把精准的“钥匙”,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它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MRI等,将导管等微小器械精准地送达病变部位,无需大面积切开组织,在血管内即可完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微创的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2应用范围:覆盖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可通过血管途径进行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在脑血管疾病方面,对于脑动脉瘤这一如同隐藏在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介入治疗可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将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防止破裂出血,避免了开颅手术的高风险。对于脑血管畸形,同样可以通过介入手段,阻断异常的血管团,恢复正常血流。脑血栓患者也能从介入治疗中受益,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达血栓部位,实现快速溶栓,恢复脑组织供血,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此外,在脊髓血管疾病中,如脊髓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瘤等,介入治疗也可精准定位,有效治疗。对于头颈部肿瘤,可通过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3操作过程:科技与精准的融合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是一场科技与精准的完美融合,手术通常在导管室进行,患者处于局麻或全身麻醉状态。医生首先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其他合适的穿刺点进行穿刺,引入导管鞘,随后将导管沿着血管路径,在影像设备的实时引导下,缓慢而精准地送达病变部位。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为人体的血管结构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旦导管到达病变部位,医生会根据病变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器械和方法。整个操作过程就像在血管内进行一场精细的“手术”,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医生的精准判断。
4优势解析:科技赋能医疗新体验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优势显著,是科技赋能医疗的生动体现。创伤小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相比传统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只需在皮肤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穿刺点,术后恢复快,患者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精准度高也是介入治疗的一大亮点,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此外,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广泛,无论是老年人、儿童还是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只要病情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证,都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而且,介入治疗的可重复性强,对于一些复杂或复发的疾病,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同时,由于创伤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治疗保障。
5术后护理与康复:守护健康的延续
术后护理与康复是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会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神经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同时,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在饮食方面,应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康复训练也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单位:双峰县人民医院,省市:湖南省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