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带你了解CT影像组学诊断肺结节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450

撰文/蒋志敏

随着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肺结节成为医学关注的重点。CT影像组学技术通过高通量提取图像特征,能够在传统影像难以区分的良恶性结节中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借助人工智能和数据建模手段,这项技术正逐步成为辅助临床决策的重要工具,为肺结节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辟新路径。了解CT影像组学,有助于更科学、便捷地识别潜在风险,提升早筛效率。

一、CT影像组学是什么?揭开肺结节识别的新方式

CT影像组学是一种通过高通量计算技术,从CT影像中提取大量隐含的定量特征,再结合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影像中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的新兴技术。与传统影像学主要依赖医生肉眼观察不同,影像组学能捕捉到人眼难以察觉的细节,如灰度分布、纹理特征、形状变化等,从而为肺结节的识别和判断提供更多客观依据。它不仅提升了影像解读的深度,还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干扰。

在肺部检查中,C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影像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组织结构。通过影像组学技术对肺结节在CT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判断结节的边缘是否规则、密度是否均匀,还能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内部构造特征。这些细微特征往往与肺结节的良恶性密切相关,是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后续检查、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组学方法还能在病灶尚未发生明显形态学变化前,提前发现其潜在风险,提高早筛早治的可能性。

借助影像组学,医疗系统可以建立庞大的特征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影像特征,训练出具有诊断能力的模型,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恶性结节,提高早期肺癌筛查的效率和准确率。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漏诊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医学影像分析。未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完善,CT影像组学将有望成为肺结节筛查和诊疗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影像数据“会说话”:如何用CT组学技术判断肺结节良恶性

在CT影像组学技术中,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第一步是提取影像特征。医生通过CT扫描获得肺部图像后,计算机会对结节的形状、大小、边缘、密度、纹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精细的量化分析。这些特征是通过算法从图像的像素中提取出来的,远超人眼识别能力。例如,恶性结节往往边缘模糊、呈毛刺状,而良性结节边缘规则、光滑,组学特征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这些差异。

在获取大量特征后,影像组学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通过对已有病例的学习,模型能逐渐掌握哪些特征更可能与恶性结节相关,从而建立出一种“判断规则”。当新的患者影像被输入系统后,模型会自动对比历史数据,计算出其患病风险。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肺结节诊断的效率,减少了对医生主观判断的依赖,也为患者争取了更早治疗的机会。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这项技术已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例如,在体检中发现的微小肺结节,传统方式常需要频繁复查以观察变化,而CT影像组学能够提供一个科学的“风险评分”,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立即采取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时,该技术在多中心合作、远程诊疗中也具有很大潜力,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基层医疗水平提升。未来,随着数据积累和算法进步,CT影像组学有望成为肺癌早筛的重要支撑工具,为更多患者带来精准、可靠的健康保障。

结语

CT影像组学作为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创新手段,正在为肺结节的早期识别与良恶性判断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路径。它不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让“看得见”的图像释放出更多“看不见”的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拓展,CT影像组学将在肺癌筛查、个体化诊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实现疾病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识别”的转变。

(单位:康定市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康定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