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的紧急处理与生命支持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82

撰文/王晓阳

创伤性休克由严重创伤引发,起病急、病情重,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或死亡。急诊护理需快速识别休克征象,实施急救措施,严密监测并发症,并强调多学科协作,为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一、黄金抢救流程:从“现场评估”到“生命体征稳定”

创伤性休克急救需迅速启动“创伤ABCDE”评估:畅通气道,监测呼吸,检查循环,评估意识,暴露全身排查隐匿出血。院前急救采取休克体位,保护气道,建立上肢大口径静脉通路。院内通过“创伤绿色通道”快速分诊,30分钟内完成CT,依修订创伤评分(RTS≤11分提示高危)分层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二、紧急处理措施:从“止血”到“容量复苏”的精准施策

1. 控制出血

对四肢出血,使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时间>15分钟。对严重肢体出血,止血带压力需超过收缩压100mmHg,每小时放松1~2分钟。对骨盆骨折,使用骨盆带或床单包裹固定,减少腹膜后血肿扩大。

2. 容量复苏

首选平衡盐溶液,首剂20ml/kg快速输注,总量不超过30ml/kg。对低蛋白血症患者,补充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70g/L或血细胞比容<25%时输注红细胞,维持Hct>30%。以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为指标,避免过度复苏。

3. 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0.05~0.4μg/kg/min持续泵入,提升平均动脉压(MAP)>65mmHg。

多巴胺:对心率<60次/分患者,2~10μg/kg/min泵入,兼顾强心与升压。

血管加压素:对去甲肾上腺素抵抗性休克,0.03U/min静注,减少儿茶酚胺用量。

三、生命支持技术:从“机械通气”到“CRRT”的多器官维护

1. 机械通气

适应证:呼吸频率>30次/分、PaO2/FiO2<300mmHg或意识障碍。

模式选择:对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2.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清除“毒性因子”

适应证:血肌酐>300μmol/L、严重酸中毒(pH<7.2)或容量过负荷。

治疗剂量:20~25ml/kg/h,持续24小时,清除炎症介质与代谢废物。

3. 体外膜肺氧合(ECMO):最后的“救命稻草”

适应证: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肺衰竭,VA-ECMO提供心肺联合支持。

管理要点:维持ACT 180~220秒,防止血栓形成;每2小时监测血气,调整氧合器流量。

四、并发症预防:筑牢“四道防线”

1. 感染防控

中心静脉导管、尿管等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更换敷料时使用含氯己定消毒剂。对开放性骨折,预防性使用一代头孢,覆盖革兰阳性菌。

2. MODS预警

每小时记录尿量、血乳酸、胃肠黏膜pH(pHi),pHi<7.35提示肠缺血。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尽早启动CRRT;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清除胆红素。

3. 深静脉血栓(DVT)预防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每2小时按摩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对高风险患者(如骨盆骨折),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40mg qd。

五、特殊人群护理:精准施策的“个体化方案”

1. 儿童患者

床头抬高30°,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晶体液剂量按体重计算,避免过量。

2. 老年患者

对服用抗凝药的患者,监测INR,目标范围2.0~3.0。使用防滑鞋、床栏,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

3. 孕妇

药物禁用血管加压素,改用去甲肾上腺素;孕周>28周且病情稳定时剖宫产,减少胎儿窘迫风险。

六、康复护理:从“急救”到“功能恢复”的长程管理

创伤性休克康复护理需早期介入:术后24小时启动踝泵运动防血栓,逐步过渡至站立行走;开展认知行为疗法及家庭支持,缓解心理创伤;定期影像复查与Barthel指数评估(目标>60分),全程促进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

七、结语

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需快速识别休克征象,精准施救,严密防控并发症,并强调多学科协作与全程随访。唯有患者、家属、医护团队协同作战,以科学为武器,才能赢得生机。未来,5G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将提升急救效率,为患者点亮“生”的希望。

(单位:固安县中医院,省市:河北省廊坊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