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叶锋
肘关节作为上肢重要的屈伸和旋转关节,一旦出现僵硬,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许多患者在面对肘关节僵硬时,要么因为疼痛而过度保护、减少活动,要么盲目进行暴力牵拉,这两种极端做法都可能加重病情。实际上,肘关节僵硬虽然治疗周期较长,但通过早期识别、规范康复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认知,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避免走入治疗误区。
为什么会发生肘关节僵硬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构成,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不仅负责屈伸运动,还承担着前臂的旋转功能,任何影响关节内外结构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僵硬。常见的原因包括外伤后制动过久,如肘关节骨折、脱位后长期石膏固定,导致关节囊挛缩、肌肉萎缩;炎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造成关节内炎症反应,软骨破坏,骨质增生;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肌张力异常,导致肌肉痉挛或无力;以及医源性因素,如手术后康复不当、制动时间过长等。这些原因会导致关节囊纤维化、韧带挛缩、肌肉粘连,最终形成关节活动度受限。值得注意的是,肘关节僵硬往往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活动受限,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逐步发展为严重的功能障碍。
如何早期识别肘关节僵硬的征象
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为轻度僵硬比重度僵硬更容易恢复。正常肘关节的屈曲范围应达到130~150度,伸直时应能完全伸展至0度,前臂旋转(旋前旋后)各约80~90度。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肘关节僵硬的可能:活动度明显受限,如无法完全弯曲或伸直肘关节,前臂旋转困难;晨僵现象,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感明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活动;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关节活动末端出现牵拉痛或阻挡感;功能受限,日常活动如梳头、刷牙、吃饭、穿衣等出现困难。
规范康复治疗的核心策略是什么
1.循序渐进的主动运动训练
主动运动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从轻柔的主动运动开始,如肘关节屈伸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动作要缓慢平稳,以出现轻微牵拉感为宜,避免剧烈疼痛。随着活动度的改善,可逐步增加运动幅度和频次。前臂旋转训练同样重要,可以通过转动门把手、拧瓶盖等日常动作来练习。
2.科学的被动牵拉和关节松动
在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的被动牵拉和关节松动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囊和韧带的柔韧性。这些技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角度,对僵硬的软组织进行渐进性牵拉。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牵拉强度和持续时间,通常每次牵拉维持15~30秒,重复多次。同时配合关节松动技术,通过小幅度、有节律的关节运动,改善关节面的滑动和滚动,恢复正常的关节力学。
3.功能性训练不容忽视
单纯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功能性训练,包括精细动作训练,如写字、系扣子、用筷子等;力量训练,通过阻力练习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训练,改善手眼协调和动作的流畅性。功能性训练不仅能巩固活动度的改善,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康复治疗无法恢复的普通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屈伸和旋转都小于100°的僵硬,若时间超过半年,可以考虑行手术松解术,手术方式分为切开松解和关节镜下松解,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关节镜下松解更加微创。对于骨折或脱位、异位骨化引起的关节僵硬,考虑行切开手术,手术先恢复患者的解剖关系和力线,再进行松解。术后也是要进行严格的康复锻炼才能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
预防和日常管理不容忽视
预防肘关节僵硬的发生,远比治疗来得重要。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肘关节外伤后、手术后患者,应特别注意早期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轻柔的主动运动,避免长期制动。即使需要固定,也应该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如手指、腕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以减少整个上肢的功能退化。
记住,肘关节僵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度活动度的改善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让我们携手面对挑战,重新获得灵活自如的肘关节功能。
(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