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锦豪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单侧带状分布的水疱和剧烈疼痛。虽然皮疹通常在数周内愈合,但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仍会出现持续性疼痛,这被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缓解PHN,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成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潜伏在神经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并沿神经播散,导致神经受损和疼痛。
神经损伤: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造成神经传导异常和持续性疼痛。
患者因素:年龄越大、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病、糖尿病的人群,更易出现后遗神经痛。
治疗不当: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未有效管理疼痛,也可能导致后遗神经痛。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在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皮疹出现72小时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是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临床研究表明,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可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神经节的直接损害,从而减轻急性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并降低PHN的发生率。为了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尽早用药,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2.控制急性期疼痛
积极的疼痛管理可减少神经系统的长期敏感化,降低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常用药物:可使用NSAIDs(如布洛芬)或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缓解急性疼痛。
局部治疗:可使用利多卡因贴片或外用止痛凝胶,缓解局部疼痛。
3.预防性疫苗接种
带状疱疹疫苗(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显著降低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及PHN的发病率,建议高风险人群接种。
如何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果患者已经发展为PHN,缓解疼痛的关键在于多模式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1.药物治疗
(1)神经调节类药物
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可稳定神经活动,减少疼痛信号传递;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或SNRI(度洛西汀)可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神经痛。
(2)局部镇痛药物
利多卡因贴片适用于局部疼痛,可短时间内缓解不适;辣椒素贴片可减少神经末梢的疼痛信号传导。
(3)阿片类药物(谨慎使用)
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依赖性问题,应由医生严格管理。
2.物理治疗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电流刺激皮肤表层的神经纤维,阻断疼痛信号传递;针灸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疼痛发作频率;还可根据个体感觉选择热敷或冷敷,以缓解疼痛。
3. 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刺激因素
避免冷风、寒冷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温暖;避免过度摩擦或按压患处,以免加重疼痛。
(2)均衡饮食
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如全谷物、豆类、坚果)的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神经痛。
(3)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提高免疫力,帮助身体恢复;适当进行轻度锻炼,如散步、瑜伽,有助于神经系统调节。
4. 介入治疗(针对顽固性神经痛)
如果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使用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或类固醇直接注射到神经周围,以减少神经敏感性。
脊髓电刺激(SCS):对于顽固性PHN,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脊髓,阻断疼痛信号传输。
四、结语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综合征,但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疫苗接种、疼痛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对于已经患有PHN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治疗、生活管理及介入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面对PHN,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单位:梧州市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