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识别
2024-12-09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666

撰文/刘雪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首要的致盲眼病。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为24.7%~37.5%,且随着病程延长,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DR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病变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和致盲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识别DR的蛛丝马迹,成为延缓疾病进展、保护视力的关键。本文将从DR的发病机制、高危信号、筛查技术到预防策略,构建一套完整的早期识别体系。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从血糖失控到视网膜损伤

1.高血糖的“慢性侵蚀”

长期高血糖状态通过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沉积等机制,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损伤,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2.微循环障碍的“连锁反应”

毛细血管闭塞:引发视网膜缺血,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渗漏与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形成视网膜水肿,脆性增加的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

纤维增殖:反复出血-机化-收缩,牵引视网膜脱离。

3.神经退行性变

近年研究发现,DR不仅是血管病变,还伴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导致视功能进行性下降。

二、高危信号:身体发出的“预警灯”

1.视力变化

微血管瘤形成:早期可见视网膜散在红色圆点,但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

硬性渗出:视网膜内脂质沉积,呈黄白色“蜡斑”,可能伴随视力轻度下降。

棉絮斑:神经纤维层缺血性梗死,表现为灰白色斑块,提示病情进展。

2.视物变形

当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区域,负责精细视觉)受累时,可能出现视物变形、直线变弯、中心暗点,这是DR进展至临床显著黄斑水肿(CSME)的典型表现。

3.飞蚊症增多

玻璃体积血前兆,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数量突然增多或范围扩大。

4.血糖波动相关症状

血糖急剧升高时,可能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晶状体渗透压改变所致)。

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能诱发急性视神经缺血,导致暂时性失明。

三、早期筛查技术:从“肉眼观察”到“分子诊断”

1.免散瞳眼底照相

优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筛查80%以上的DR病变。

局限性:对黄斑水肿、极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有限。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核心价值:通过断层成像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发现早期黄斑水肿,敏感性达90%以上。

新技术:OCT血管成像(OCTA)可无创显示视网膜各层血管网,媲美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分辨率。

3.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金标准地位: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动态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形成。

适应证:疑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或CSME需激光治疗时。

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应用场景: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分析眼底照片,识别微血管瘤、出血点等早期病变,筛查准确率达95%以上。

未来趋势:与可穿戴设备结合,实现居家实时监测。

四、高危人群管理:分层干预,精准防控

1.筛查频率

1型糖尿病:青春期前或糖尿病病程5年内,1~2年筛查一次;青春期后每年筛查。

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筛查,之后1~2年复查;已患DR者每年随访。

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或孕前筛查,每3个月随访至产后1年。

2.血糖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议控制在7%以下,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老年人避免低血糖)。

血糖波动管理:减少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3.血压与血脂管理

血压:目标值<130/80 mmHg,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他汀类药物为基础治疗。

4.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吸烟是D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富含抗氧化剂(如叶黄素、玉米黄质)的食物可能延缓病变进展。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

五、治疗关口前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包括,药物:抗VEGF(雷珠单抗等)及激素(Ozurdex)治疗黄斑水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RP)防增殖,微脉冲激光护黄斑;手术:微创玻切(27G)治严重出血或脱离,缩短疗程并减少并发症。

六、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需医患科技协同:患者定期筛查控糖,医生精进诊疗技术,科技突破创新,三方合力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延缓致盲进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多地解禁!又火起来的“中华田园犬”到底是种什么犬?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推荐阅读
做“足”功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2025-06-24 科技日报
吃饱吃好不升糖!糖尿病患者专属饮食解决方案
2025-05-26 北京积水潭医院
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产后如何恢复?产科康复全攻略大公开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何需要血液透析?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