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新冠又抬头!钟南山最新研判: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
2025-05-20 来源:央广网、广州日报等 阅读量:7775

近期,全国范围内新冠病毒检出率出现上升趋势,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陈奕迅确诊新冠的相关消息也冲上热搜。

全国多地出现新冠流行趋势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7.5%一路飙升至16.2%,增幅超过一倍;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同样不容小觑,由3.3%提高到了6.3%。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众不用恐慌,但也要足够重视,特别是65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防护,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干预,避免发展成重症。

5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安志杰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趋势,但疾病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建议大家采取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当前出国旅行较多,应当合理安排时间,提前了解注意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长途旅行在封闭的交通工具内,建议佩戴口罩,老年人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逐渐成为阶段性流行呼吸道疾病

“其实,从3月到5月,我国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5%上升至16.5%,在发热门诊和病毒感染人群中高居第一位。”钟南山指出,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在国内显现,在新加坡、巴西、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面临这种情况。总体而言,新冠已逐渐成为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这一轮新冠病毒流行形势会怎么变化?钟南山预测,目前仍处在爬坡阶段,将逐步接近高峰,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持续6至8周时间。

新冠变异株致病力没有太多变化

4月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提到,3月1日至3月31日,全国共报送438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感染得越早,当初的毒株和现在的流行毒株差异越大,体内抗体越提供不了保护。毒株一批一批地更换,加上群体免疫力随着时间自然下降,造成新冠的几波小高峰到来。

在李侗曾看来,这些流行毒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框架内,但亲缘不一样,后来者取代前者获得流行优势,靠的是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一定更强,在致病力上也没有发现太多变化,无须恐慌。

李侗曾认为,整体来说,这两三年新冠造成重症比例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周内可以自愈,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有基础病人群有重症风险。症状也没有新的,仍旧以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常见,少数人会出现味嗅觉减退。

合理用药治疗很重要

“我希望提醒大家重视,因为我们是有办法应对的。”钟南山认为,尽管新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但也不用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我上周查房遇到一个疑难病例:一位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此前曾感染过一次新冠,近期又在外院被检出感染。他感觉自己症状与上次相似,未足够重视,没有及时治疗干预,导致病情明显加重才转院。”钟南山分析,其实像这种情况,如果确诊后及时用药,防止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预后会好很多。

“治疗流感有奥司他韦,治疗新冠我们也有药可用。特别是在48小时内服用,症状会有明显改善。”钟南山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多个3CL靶点的新冠治疗药物,像先诺特韦、阿泰特韦与国外的P药(Paxlovid)类似,在相关文献报道中显示出优于P药的疗效。而来瑞特韦作为国际首款小分子3CL靶向新冠治疗单药,其在3CL靶点上的停留时间更长,且无须联合使用利托那韦,从而降低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除了以3CL为靶点的药物,还有以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为靶点的药物,比如氘瑞米德韦。

“这些药物经过测试,对目前流行的病毒株都是有效的。”钟南山补充道,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确诊新冠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规范用药。

提醒: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

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不少人觉得它的毒性比以前降低很多,而且有自限性,不太在意。对此,钟南山提醒:如果出现症状并确诊了,一定不要拖延,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的65岁以上高危人群,48小时内及时用药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迅速控制病情,降低病毒对身体的伤害,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另外,他建议这类高危人群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还是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针对5岁以下的婴幼儿,钟南山特别指出,目前新冠药物在该群体中的研究尚不充分,缺乏足够的安全性证据。他强调:“不能随意推断,认为5岁以上孩子可以使用,1岁的孩子便同样适用,目前并无相关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那么,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该如何应对?“目前还是应加强护理和观察,进行基础治疗、支撑治疗。”钟南山透露,目前该团队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抗体,希望以后能探索出更适合5岁以下孩子的有效治疗手段。

为了更好地防范新冠病毒,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二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分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三是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减少感染风险。

四是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来源:央广网、广州日报、南方+、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35部图书获资金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5年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名单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推荐阅读
新冠疫情后,呼吸道传染病更多了吗?
2023-11-04
促成新冠mRNA疫苗出现,美匈科学家分享生理学或医学诺奖
2023-10-02
两次感染后苏炳添无奈退赛,新冠对职业运动员杀伤力有多大?
2023-06-14
2023年5月“科学”流言榜:封口贴能治口呼吸?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
2023-06-01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