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娜 
手术室作为医疗体系中的核心区域,其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然而,由于长时间高负荷运转、环境因素以及操作不当等多种原因,手术室中的医疗设备难免会出现故障。本文介绍手术室常见的医疗设备故障及其应对措施,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手术室常见医疗设备故障类型
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是手术室设备中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这包括机械部件的磨损、断裂、变形以及机械连接件的松动或脱落。例如,手术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升降失灵、床板晃动等问题,这通常是由于螺丝松动、液压油旋钮位置不当或脚刹车未踩到底等原因造成的。此外,麻醉机的气体管路脱落、电极板或电极线问题也属于机械故障范畴。
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主要表现为设备无法正常供电或控制失效。这可能是由于电路板积聚灰尘、元器件老化、线路接触不良或电源模块故障导致的。高频电刀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源开关打火、电源板元器件烧焦等问题,就属于电路故障。此外,监护仪的报警信息超出测量范围、SPO2连接处进水或探头有污渍等,也可能是电路故障的表现。
软件故障
随着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软件故障也愈发常见。软件故障通常表现为设备无法正常启动、操作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例如,麻醉机的流量传感器故障、控制面板报警信息错误,可能是由于软件程序错误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手术室中的计算机设备,如吊塔显示器出现蓝屏或黑屏,也可能是由于数据线断裂或传输异常导致的软件故障。
光学故障
光学故障主要出现在需要精密光学部件的设备中,如手术无影灯和显微镜。无影灯可能出现灯泡不亮、灯头漂移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灯泡老化、电源故障或阻尼垫圈松动造成的。显微镜则可能出现蓝屏或黑屏,这通常是由于数据线断裂或显示器设置不当导致的。
老化故障
老化故障是医疗设备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的问题。设备内部的零部件逐渐老化、磨损或移位,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例如,CT管球在高强度运行条件下会逐渐老化,出现报警故障或不发光,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
二、应对措施
定期维护与检查
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是预防故障的关键。这包括清洁设备、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检查电路连接和绝缘层是否完好等。对于重点设备,如MRI、CT等,应编制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记录运行故障特征,完善技术档案。
加强岗前培训
医护人员是操作使用医疗设备的主体,因此,加强岗前培训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使用性能、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要求。厂家工程师和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建立故障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故障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这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一旦设备出现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应急处理预案
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设备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响应。预案应包括故障识别、初步评估、联系维修、紧急处理、记录备案等步骤。对于重要的手术室仪器设备,应配备备用设备,以便在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替换使用。
加强设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同时,操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按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
三、结语
手术室设备故障威胁患者安全,需警惕。定期维护、岗前培训、故障预警、应急预案及提升操作技能,可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与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秦皇岛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