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霞
脑梗,即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于脑梗患者的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内科护士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以下详细介绍脑梗患者的日常照料要点。
一、病情观察与监测
1. 生命体征监测
定时监测:每日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定时监测,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意识状态观察: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程度、反应能力等,及时发现意识障碍的变化。
2. 症状观察
头痛、呕吐等症状:患者如有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如偏瘫、肌力减退等,评估康复效果。
二、饮食护理
1. 低盐低脂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减少烹调用调料和腌制品的摄入。
低脂饮食:脑梗患者多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应多选用瘦肉、鱼、禽类等低脂食物。
2. 营养均衡
保证蛋白质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豆制品等,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
3. 吞咽困难护理
鼻饲饮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鼻饲饮食,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喂食技巧:喂食时应将床头摇高30°,进食后至少30分钟才能平卧,以减少反流、误吸的风险。喂食时应以调羹喂食为主,避免使用吸管,食物应以糊状为主。
三、生活护理
1. 个人卫生
定期清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衣裤和床单被褥,预防压疮和感染。
口腔护理:对于不能自行刷牙的患者,应使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给予口腔擦拭,早晚各一次。
2. 体位管理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正确体位: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挛缩和畸形。
3. 环境管理
保持安静整洁:患者的房间应保持安静、整洁,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安全防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使用床栏、扶手等辅助设施,防止跌倒和坠床的发生。
四、康复护理
1. 早期康复
良肢位摆放: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没有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良肢位摆放,避免肢体痉挛和关节挛缩。
被动运动:对于偏瘫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
2. 主动运动
鼓励主动运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
循序渐进: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3. 语言与认知训练
语言训练: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应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如单字发音、短语练习等。
认知训练: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应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数字记忆、图片识别等。
五、心理护理
脑梗患者由于病程长、康复缓慢,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加强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六、用药护理
1. 按时服药
监督服药:家属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确保药物的疗效。
记录用药情况:建议将监测的血糖、血压等指标用表格记录下来,就诊时供医生评估,及时调整用药。
2.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七、健康教育
1.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预防脑梗的复发,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2.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康复。
八、总结
脑梗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本人的共同努力。通过病情观察与监测、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保定市阜平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