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葛彩月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已成为解决血管狭窄的重要方法。然而,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要点,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一份详尽的“护航手册”。
一、术后监护与观察
1. 心电、血压监护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需置于CCU(心脏监护病房)进行24小时心电、血压等监护。这一措施旨在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和血压波动,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缺血发作、急性血栓形成等突发情况。
2. 穿刺部位护理
术后应仔细观察血管穿刺点,确保没有出血或压迫过重造成缺血等情况。同时,要观察手的温度、肿胀情况、肢体颜色等,确保穿刺部位恢复良好。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特别注意上肢不可过度弯曲或提重物;而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则应避免久蹲或压迫伤口,以防伤口出血。
二、药物治疗与护理
1.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得擅自停药或换药。同时,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确保药物疗效与安全。
2. 控制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应继续服用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复发的风险。
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对药物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药物方案。
三、生活方式与饮食调整
1. 适量运动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应保持适量的运动量。运动应以低强度、科学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走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2. 合理膳食
术后患者应搭建合理的膳食结构,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苹果、香蕉、橘子、鱼虾类、豆类等。同时,应控制热量摄入,避免体重超标。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康复。
四、心理护理与康复
1. 心理疏导
冠心病介入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心理挑战。术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家属也应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康复环境。
2.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锻炼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五、定期复查与随访
1. 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心电图等项目。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2. 长期随访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术后患者应接受医生的长期随访,定期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自身情况,以便医生给予更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六、注意事项与应急处理
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如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2. 应急处理措施
在家中备有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患者应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七、结语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康复措施,患者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相信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拾健康。这份“护航手册”旨在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护理指南,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康复期,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