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雷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也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加工处理方法,中药炮制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能,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服用和贮藏。下面,我们将详细解密中药炮制的奥秘,让您对中药炮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1. 纯净药材: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更加纯净,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增强疗效: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降低毒性:许多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4. 便于服用: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形态和气味,使其更易于服用。
5. 利于贮藏:炮制后的中药更易于保存,延长其有效期。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1. 修制
修制涉及对药材的纯净、粉碎和切制处理。
纯净:通过手工或机械手段,如挑拣、筛选、簸扬、刷拭、刮除等,去除泥土杂质、非药用部分以及药效不一致的成分。
粉碎:利用捣、碾、研、磨等方法,使药材达到制剂所需的颗粒度。
切制:将药材加工成片、段、丝、块等形态,以利于配伍和服用。
2. 水制
水制是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包括漂洗、浸泡、闷润、水飞等。
漂洗:将药材放入清水或流动水中,反复冲洗,以去除杂质、腥味或盐分。
浸泡:将药材浸入水中,使其吸收水分、软化,以便后续切割或降低毒性。
闷润:让水或辅料渗透药材内部,使湿度均匀,便于加工切制。
水飞: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制备成极细腻的粉末,并除去水溶性杂质。
3. 火制
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包括炒、炙、煅、煨等。
炒: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根据炒制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炒制可以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炙:用液体辅料(如蜜、酒、醋、盐、姜汁等)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煅: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置于火上煅烧,使其变得松脆易碎,同时减毒增效。
煨: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材,放入热灰中加热,或以吸油纸隔离加热,以降低烈性和副作用。
4. 水火共制
水火共制结合水与火进行炮制,常见方法包括蒸和煮。
蒸:利用水蒸气或辅料蒸制药材,以增强疗效并缓和药性。
煮:将药材与水或辅料同煮,以提升药效并减少副作用。
5. 其他制法
发芽:将净制后的种子或果实类药材,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发芽,改变药物性质,产生新的作用。
发酵:在一定条件下使药物发酵,改变药物性质,产生新的药效成分。
制霜: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达到除去部分油分、降低毒性及副作用、增强疗效的目的。
三、中药炮制的实例解析
1. 生地黄与熟地黄
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熟地黄:生地黄经蒸制后变为熟地黄,性微温,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
炮制改变了生地黄的药性,使其从清热凉血变为补血滋阴,扩大了药物的适用范围。
2. 黄连与姜黄连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但不适合脾胃虚寒者使用。
姜黄连:黄连用姜汁炙后,药性变得温和,既保留了黄连的清热燥湿功效,又减轻了对脾胃的刺激,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3. 半夏与姜半夏
半夏: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姜半夏:半夏用生姜汁炮制后,毒性降低,增强了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同时减轻了对咽喉的刺激。
四、中药炮制的科学原理
1. 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炮制过程中,药物的化学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产生新的药效成分或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增强疗效。
2. 调整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使其更符合治疗疾病的需求。
3. 降低药物的毒性: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五、总结
中药炮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通过特定的加工处理方法,改变药物的性能,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服用和贮藏。了解中药炮制的奥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中药,发挥中药的独特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兴隆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