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韩志邦
重症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乎患者生命的延续和恢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不断革新,抢救治疗手段愈加精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背后,承载着无数临床医生的智慧与不懈努力。本文将从紧急抢救的关键技术出发,探讨重症医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的科学原理与应用。
1.紧急抢救中的生命支持技术
1.1呼吸支持技术:人工通气
人工通气是针对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患者的紧急措施,常用方法包括面罩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能确保气道通畅,为机械通气提供支持,呼吸机根据患者需求调节吸气和呼气压力,确保氧气有效输送,防止缺氧引发器官损伤。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轻度呼吸衰竭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无创呼吸机通过面罩与面部接触,减少了气管插管的不适,特别适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提升了治疗舒适度与效果。
1.2循环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补液
循环衰竭是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状态,尤其在急性出血、败血症和心脏骤停等情况下,血液循环往往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支持循环功能中至关重要。通过实时监测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等关键参数,医生能够精准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并调整治疗方案。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是维持血压和灌注的重要手段。现代ICU还广泛应用超声心动图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先进技术,实现动态监测,进一步提高治疗精确度。
1.3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
ECMO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尤其是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病例。ECMO通过外部设备暂时代替心脏和肺部的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为患者提供器官休息的机会,待病情好转或其他治疗介入。ECMO分为静脉-静脉型(VVECMO),主要用于呼吸衰竭,以及静脉-动脉型(VAECMO),适用于心肺双重衰竭。尽管ECMO能显著提高生存率,但其技术复杂、设备要求高且伴随一定并发症,因此通常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2.紧急抢救中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2.1高分辨率影像学:CT与超声技术
在紧急抢救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现代CT扫描能够快速提供全身解剖影像,帮助医生发现出血、骨折、肿瘤等危及生命的病变,尤其在创伤患者的损伤评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相比之下,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性和无创性,广泛用于心脏、肝脏、腹腔等部位的监测。在心脏骤停时,超声心动图可以迅速评估心脏功能,决定是否需要高级生命支持(如ECMO)。床旁超声设备提高了抢救中的诊断效率,减少了患者转运时间。
2.2生化检测与分子诊断
生化检测技术在紧急抢救中至关重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电解质水平,医生能快速评估患者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电解质紊乱可引发心律不齐和循环衰竭,及时补充钾、钙等离子,有助于稳定病情。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快识别感染源,实时PCR技术可帮助快速检测细菌或病毒感染,从而优化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高抢救效果。
2.3神经监测技术:脑电图与脑血流监测
在急性脑损伤和脑卒中的患者中,神经监测技术至关重要。脑电图(EEG)能够实时监测大脑电活动,帮助评估脑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或脑死亡等异常。脑血流监测则可检测脑部血流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或脑缺血,辅助医生制定紧急治疗方案。随着技术发展,非侵入性脑血流监测方法(如近红外光谱监测)逐渐应用于重症患者,帮助医生全面掌握神经状态,做出迅速且精准的临床决策。
3.结语
重症医学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呼吸支持到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从影像学诊断到分子层面的检测,所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命机会提供了科学支持。随着医学科研的持续推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