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时代新人 正文
姜哲源:用AI打造“最懂你”的人形机器人
2025-01-13 来源:中关村U30 阅读量:13万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近期呈现爆发式的飞跃发展,全球正迎来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容。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波激流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他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多模态高仿生人脸和人形机器智能交互功能技术,让机器人不仅能“看脸”,还能“交心”。

自信满满的休学创业者

笑容温和,谦逊有礼,年纪轻轻的95后,口音带着地道的京味儿……这是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在清华的摇篮中成长。

清华大学电子系秉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姜哲源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在清华电子系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电子行业的全链条,从最基础的半导体物理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他说。“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我带领团队从0到1制作了一款人形机器人,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姜哲源说。博士三年级时,姜哲源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中断学业,投身创业浪潮。

2023年9月,他正式创立了松延动力。“当我成功获得第一笔融资时,意识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机会已经摆在我的面前。”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他从学术研究的殿堂迈向了商业实践的广阔天地,更彰显了他将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坚定信念。

行动胜于言语,姜哲源和他的团队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工作中。在仅仅42天的时间里,就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从一张空白图纸变成了能够稳定行走的实物。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势如破竹,接连推出了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专注于运动性能的“运动员”机器人、小巧灵活的小型人形机器人“N1”、通用型且上肢操作能力出众的Dora机器人,以及具备超仿生设计、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对话交互的人脸识别产品。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松延动力的产品矩阵,充分展示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实力。

构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从短期视角看,姜哲源的创业决策围绕着三个核心要素:项目的可落地性、盈利能力以及自我维持的能力。他深知,在创业初期,确保公司能够站稳脚跟、实现盈利并养活团队是最重要的。而长远来看,姜哲源观察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口结构变化的紧迫挑战。

他指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征途中,人口出生率的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因此,通用机器人市场的前景无疑是光明且广阔的。”他认为,这项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人类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投身于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活动之中,而将那些单调、耗时的工作交由机器人去完成。

在谈及当前行业的发展阶段时,姜哲源表示:“若将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视为一个满分为100分的愿景,那么我们现在或许还处于二三十分,甚至更低的起点上。整个行业正处于推动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工作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前景无限。”

在创业初期,姜哲源及其团队面对了从无到有的巨大障碍。他们发现,制造单台机器人虽非易事,但尚可应对;然而,当需要将这一成果复制到十台乃至更多时,难度系数却呈指数级增长。为此,姜哲源和他的团队总结经验,通过模块化组装和标准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同时,他们请教行业专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设计,使得最新一版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更加稳定。

与此同时,姜哲源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仅凭硬件优势远远不够,团队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区别于其他业内公司,我们团队成员非常年轻,而且注重创新和原创设计。团队成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机器人这个行业足够热爱,如果并不热爱这个行业,那就不要进来。”他说。

姜哲源认为,目前整个行业最欠缺的是一个高质量、大规模、多样化的机器人操作数据集。“海量的数据是规模化法则的基础,数据是米,算法是做饭的菜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谈及具身智能数据集,姜哲源如是说。因此,松延动力目前正在研发和采集一套超大规模的高质量机器人操作数据集,这也将是未来公司构建通用具身智能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的数据集完成采集后将会成为最具规模的具身智能数据之一。”在未来,松延动力也将通过开源部分数据集的方式,将自己积累的技术优势反哺行业,推动行业的发展。

迎接行业的“奇点”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我们正站在行业‘奇点’的前夜,迎接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姜哲源说,在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松延动力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成功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顺利完成了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亿元人民币。展望未来,姜哲源的心中充满了激情与憧憬,他表示,松延动力将继续深耕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力量融入千行百业,为社会带来更加深远、广泛的价值。

“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再苦再累都觉得干劲十足。”自创业之初,姜哲源便几乎将公司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全身心投入其中。尽管身体上的疲惫时常侵袭,但每当目睹一项项新成果的问世,与团队共同成长的喜悦就会如潮水一般涌来,这是任何物质回报都无法比拟的。在一份写给股东的汇报邮件上,姜哲源在结尾处写道:“伟大的征程已经开始,人类距离真正的通用具身智能又近了一步,我们终将驶向通用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

来源:《中关村U30》特刊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北京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方案出炉→
2025-03-10 北京日报
2025中国AI创造力大展盛大启幕,百余家科技企业共绘AI新蓝图
2025-04-24 北京科技报
东易日盛重整获关键进展:13家投资人确定,“AI+家装”战略落地可期
2025-04-18 北京科技报
心所想,AI所向:凯度掀起一场厨房里的“AI温度革命”
2025-04-18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