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糖尿病足的科学防治知识
2024-12-2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4万

  撰文/李海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也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如何做到糖尿病足的科学防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科学防治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踝关节远端的足部血管、神经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溃烂、感染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肌肉及骨骼,导致组织坏死。

  二、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足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可分为四期。

  一期:感觉异常期。皮肤会感觉干燥无汗,出现足部疼痛、麻木或怕冷等异常感觉。

  二期:缺血期。因肢端缺血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疼痛—休息后缓解—行走—再疼痛。

  三期:营养障碍期。最典型的症状静息痛。患者在休息时出现下肢疼痛,尤其是在晚上入睡后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四期:终末期。足部出现严重的感染,部分患者足趾会出现坏死化脓等情况。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肢体发黑、坏疽,甚至会出现毒血症,严重的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三、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及高血糖状态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日常不重视对血糖的控制,导致对足部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二)足部感染:足部受伤后未采取有效的治疗导致感染,从而导致身体代谢出现紊乱,血糖增高,严重的有截肢及感染性休克风险。

  (三)感觉神经病变:数据表明,60%~7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感觉神经病变、感觉异常,增加足部受损感染风险。运动神经病变也可导致跖骨及足尖变形,足底压力增大,关节变形,足部局部缓冲力降低易导致足溃疡情况的发生,出现糖尿病足。

  (四)血管病变:血管病变会导致下肢血流量减少,出现足部缺氧、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疼痛、间歇性跛行,引起足溃疡、坏疽。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一)控制血糖

  血糖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发展进程,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病的关键。需合理规范用药,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每日检查足部

  重点查看足底、足趾间是否有摩擦伤、水泡、皮肤破溃、感染等情况,以及脚部皮肤颜色是否变暗、脚趾甲是否变形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三)舒适的鞋袜

  挑选脚感舒适、透气性好、尺码合适、圆形鞋头的鞋,不会对足局部造成挤压。穿鞋前需检查鞋内部是否存在异物,以免划伤足部皮肤;脱鞋后检查双脚是否存在挤压或摩擦的痕迹。在选择袜子时,尽量选择天然材质的袜子,如棉线、羊毛袜子,选择松口袜子,有助于脚部血液循环,勤更换。

  (四)预防烫伤、外伤及冻伤

  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感知力下降,洗脚时需注意水温,一般不超过40℃,时间5~10分钟。洗脚时避免使用刺激性的产品,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擦拭干净,并检查脚部是否存在出血或渗液情况。足部避免与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接触,与取暖器、火炉等热源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出现烫伤;冬季气温低,做好保暖,不要赤脚走路。

  (五)正确修剪脚趾甲

  要确保在光线充足、视线清晰的环境下,选择直着修剪的方式,切勿剪得过深。修剪后将趾甲边缘修理光滑,以免刺伤相邻的脚趾。选择在洗脚后修剪趾甲,避免修剪趾甲时出现趾甲劈裂的情况;如患者足部有鸡眼或胼胝情况,应避免将其剪破引发感染;如发现趾甲有剪裂、颜色变化、甲周皮肤出现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六)戒烟

  香烟中含有去甲盐碱,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管壁变厚,造成组织缺血。科学研究表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足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多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庭成员应戒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学防治糖尿病足,从“足”开始,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了解糖尿病足的防治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知“足”常乐!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