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俊霞
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家属需要做好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护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与脑出血相关的护理常识。
一、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指在脑部血管散发或破裂后,血液流入脑组织中的一种疾病,是神经系统急性疾病。脑出血可导致脑部组织损伤、神经功能损害、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该疾病是造成脑部损伤的重要原因。
脑出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脑内出血,即血液流入了脑组织;另一种是脑膜下出血,即血液流入了脑膜下腔。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血管畸形、使用血液稀释剂药物、颅脑损伤等。其中,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部血管的壁强度下降,容易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
由于脑出血病情发展迅速,且大多数发病的老年患者都合并存在其他疾病,所以针对脑出血的治疗主要还是选择手术的方式。虽然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但是多数患者年龄较高,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脑出血术后护理需要注意哪些?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如窒息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保持休息环境的安静舒适。舒适的环境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所以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播放轻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也要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严禁熬夜,以免影响患者恢复。
提供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家属也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帮助其保持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认知训练。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等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足够的时间,进行认知训练。面对面的交流需要缓慢、清晰,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反应时间。同时,鼓励病人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语言能力。
生活常规护理。脑出血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需要定期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给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期间,饮食要注意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出院后,患者也要做好日常生活保健,以免再次复发。
控制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进行血压控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同时,要注意饮食控制,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避免过度劳累。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再次出血。患者应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膳食应以新鲜、多样的蔬菜、水果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要控制摄入盐分和脂肪,避免进食过多烟熏、油炸的食品和高胆固醇食物。
生活习惯调整。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非常重要的,烟草和酒精会加重脑出血的风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点。此外,患者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可能需要继续服用药物。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并定期复诊。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坚持康复锻炼。患者在出院后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及其家人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积极参与康复活动,以恢复和提高功能水平。
定期复查。出院后的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监测康复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单位:泌阳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