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教活动 正文
弘扬科学家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顺义区科协将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送进校园
2024-11-26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2万

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言,记录下一场场精彩的报告;一句句活跃的提问,代表了一次次心灵的碰撞。由老科学家、科学家后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构成的宣讲团队,深入顺义区多所中小学校,成功开展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宣讲,为顺义区青少年注入了接续奋斗、扬帆奋进的强大动力。

邹宗平女士是李四光的外孙女。她作为李四光唯一健在的直系亲属,用亲身的经历、生动的故事和珍贵的图片,为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的同学们带来了《石迹耿千秋——李四光的故事》主题宣讲。她讲述的李四光先生严谨的科学品格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令在场所有学生深深为之动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向往。

“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有多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曰武走进首师大附小顺义学校,进行《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科学家精神的探索》。他从“两弹一星”的基本知识入手,分享了钱学森、于敏、邓稼先、郭永怀、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奋斗历程,详细阐述了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针对“如何更好地传承科学家精神”这一问题,刘曰武提到了“钱学森之问”,并鼓励同学们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五年归国路,报国心未变。在顺义区沙岭小学,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萱讲述了《从小小“读书郎”到“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她回顾了钱学森的求学、报国、航天梦和成为杰出科学家的历程,展现了他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卓越贡献。钱学森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信念和科学追求。

“化石是解读生命和地球演化的钥匙……”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带着顺义区东风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听化石的故事》,探索生物演化的奥秘。讲座中不仅揭示了古生物的奥秘,还穿插了杨钟健、裴文中、张弥曼三位前辈学者的科研经历,将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坚持和热忱传递给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无限向往。

在高丽营学校,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中国植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史军为同学们带来了《绿智之光:科学家精神浇灌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讲座。他分享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为人类未来收集种子而献身的钟扬研究员的故事,阐述了科学家们如何以知识和智慧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故事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家精神不仅包括探索的勇气,还体现在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担当。

老一辈科学家们毕生致力于追求真理,无私地奉献于科学事业,矢志不渝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他们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科学家精神。通过宣讲者结合个人经历和科研体会,使科学家故事鲜活生动,在拉近科学家们与青少年距离的同时,也让科学家精神得到了更好弘扬和传承,激励着青少年们树立科学梦想,坚定信念,勇于探索,不断前行。

来源:北京科技报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动物与人类生态共链,科学家铺就保护基石
2025-06-20 北京科技报
天坛街道举办“科学巨匠后人讲坛”系列活动,千余学子感悟科学家精神
2025-05-29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追寻科学家精神的轨道之光
2025-05-28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走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解码“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2025-05-22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