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解读
田间有间谍!“亲本种子”外流案背后,是种业安全战
为什么亲本种子如此神秘?为什么向境外卖亲本种子会受到刑罚?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的解读,为我们揭示了亲本种子背后关乎国家农业命脉的核心价值。
2025-11-05 北京科技报
安世“左手断供右手”!从一粒沙开始的晶圆如何承载全球科技?
11月2日凌晨,一则来自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中国公司的公告函在科技圈引发关注。公告直指其荷兰母公司单方面决定,停止向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这一“左手断供右手”的奇特操作,瞬间将一个高度专业的名词——“晶圆”推到了聚光灯下。
2025-11-03 北京科技报
2025年10月“科学”流言榜:提前入冬意味着今年是“冷冬”?流感就是严重版感冒?
提前入冬意味着今年是“冷冬”?流感就是严重版感冒?
2025-10-31 北京科技报
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养生?
10月2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霜降后每天泡脚需泡到出汗才到位”的热门说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孙林娟给出了科学解答,明确该说法“只对一半”,不当泡脚反而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2025-10-31 科普时报
AI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吗
人工智能(AI)的普及,让信息获取变得异常轻松。但这种便利的背后,也藏着让人变“懒”的隐忧。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全球首个AI主导的学术会议,旨在测试AI独立产生科学见解的能力,却把人们的这种担心推到了前台——AI在科研领域创新的潜力值得期待,但也有加速人类思维和创造力“退化”的风险。
2025-10-31 科普时报
剧透!2030年前中国人有望登月!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我国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嫦娥七号、八号将在月球联袂登场。
2025-10-30 北京科技报
是彗星还是外星母舰 太阳系第三位星际访客引热议
一颗名为3I/ATLAS的星际天体最近几周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其起源问题在科学界与各种非主流理论之间引发了新的热议。
2025-10-30 科技日报
逆行、闯红灯……北京“电子警察”开始抓拍骑电动车违章了!
近日,有北京市民收到了交管部门发送的短信,告知自己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已被拍照记录。据了解,这些短信确为交管部门官方发布。罚款多少、如何缴纳、骑电车该如何保障安全?
2025-10-29 北京科技报
早防早控 别被“中风”突袭
今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还有40%患者重度残疾。
2025-10-29 科普时报
超市里的“真空玉米”能不能长期吃
此前,一段揭秘“僵尸玉米”的视频爆火,博主称包装玉米是“科技与狠活”,不仅泡过“小甜水”,还有冻存多年的“僵尸玉米”。这是真的吗?
2025-10-29 科普时报
/Index/dataList?style=1&cate_id=643014301804122112&type=news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重磅!38位科学家、193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