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翁瑞鑫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习惯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苦。颈部僵硬、疼痛,手臂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为颈椎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如同神奇的“松绑术”,帮助人们摆脱颈椎病的束缚。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属于“项痹病”“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邪、劳损、肝肾亏虚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颈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长期低头劳作、姿势不当,会使颈部肌肉劳损,气血瘀滞;而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也会导致颈部筋骨失养,引发颈椎病。因此,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的多元妙法
(一)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专业医师运用揉、滚、按、拿、捏、扳等手法作用于颈部穴位和肌肉。这些手法包括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揉法,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滚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按法,松解粘连、改善活动功能的拿法,以及纠正错位、恢复生理曲度的扳法。推拿按摩通常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钟,一个疗程10~15次。它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范围,使颈部得到放松。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宝贵财富,对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通过针刺和艾灸作用于特定穴位,如颈夹脊穴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症状。针刺手法多样,艾灸则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针灸通常每周2~3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推拿按摩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中药内服
中医通过综合辨证,根据患者症状开具个性化中药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如风寒湿阻型,使用羌活胜湿汤等方剂祛风散寒;气滞血瘀型,采用身痛逐瘀汤等方剂活血化瘀;肝肾亏虚型,使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滋补肝肾。中药内服,每日一剂,分两次,疗程2~4周。中药调理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缓解症状,预防复发。
(四)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通过加热粉碎的中药,利用蒸汽的温热和药力,通过皮肤渗透治疗疾病。常见药材如艾叶、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患者在熏蒸时需暴露颈部,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5~10次为一疗程。此法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肌肉痉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消肿止痛,放松颈部肌肉和关节。
(五)中医功法锻炼
中医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对于颈椎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功法动作舒缓,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颈部的屈伸、旋转、侧屈等运动,能够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调整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八段锦为例,其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 等动作,对颈部的锻炼效果显著。患者每天坚持练习1~2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还能增强体质,预防颈椎病的复发。
三、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在接受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师,如实告知病情和身体反应,如出现疼痛加剧、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同时,要坚持进行中医功法锻炼,巩固治疗效果,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