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咳血、低烧、消瘦?一文读懂肺结核的早期预警信号
2025-01-2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238

撰文/马慧敏

肺结核,这个曾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疾病,至今仍在威胁人类健康。它的狡猾之处在于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当咳嗽持续不愈、低烧反复出现、体重莫名下降时,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在悄然侵袭肺部。了解这些早期信号,及时就医,是战胜疾病的关键一步。

一、肺结核的典型信号:别把异常当“小毛病”

‌持续咳嗽,别总怪“咽炎”‌

肺结核的咳嗽往往“慢性化”,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且逐渐加重。初期可能只是干咳,随着病情发展,痰液变得黏稠,甚至带有血丝。这种咳嗽在清晨起床时尤为明显,患者常感觉胸口发闷,呼吸不畅。若服用普通止咳药无效,需高度警惕。

‌低烧与盗汗:身体的无声警报‌

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烧,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伴随脸颊潮红,而夜间又可能因大量出汗浸湿衣物被褥。这种“午后发热、夜间盗汗”的模式,是结核菌释放毒素引发的典型反应,与普通感冒的突发高热截然不同。

‌日渐消瘦:吃再多也“扛不住”的体重下降‌

结核菌会疯狂消耗人体营养,导致患者即使正常进食,体重也会在几个月内下降超过10%。例如,一位原本60千克的成年人可能短期内减至54千克,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轻微活动后气喘等症状。

‌咳血:危险的红色警示‌

当肺部病灶侵蚀血管时,痰中可能出现血丝或血块。少量咳血可能是早期信号,但若突然咳出整口鲜红色血液,或持续数日带血痰,必须立即就医,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二、如何区分肺结核与普通肺炎?

肺结核和普通肺炎都可能引起咳嗽、发热,但细节差异明显。

‌发热规律‌:肺结核以“午后低热”为主,普通肺炎则多突发高热,体温常超过39℃。

‌咳嗽特点‌:肺结核多为慢性干咳,普通肺炎常伴随胸痛和大量黄脓痰。

‌病情进展‌:普通肺炎用抗生素后3~5天症状改善,而肺结核对抗生素无反应,病情逐渐加重。

三、诊断肺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CT能发现肺部阴影、空洞或钙化灶,尤其是上肺叶的病变更具提示性。

‌痰液检测‌:通过痰涂片或分子检测(如GeneXpert)查找结核菌,是确诊的“金标准”。

‌免疫学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或血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辅助判断是否感染。

四、治疗核心:规范用药,避免“中途翻车”

肺结核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

‌药物方案‌:通常需要同时服用4种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强化治疗2个月后转为巩固治疗4个月。

‌两大禁忌‌:

不可擅自停药: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完成疗程,否则易产生耐药性。

避免漏服药物:可借助药盒分装、手机闹钟提醒,家属需监督服药。

‌副作用管理‌: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皮肤发黄(肝损伤)、视力模糊(视神经炎)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五、预防指南:切断传播链,守护身边人

‌患者隔离‌:确诊后佩戴口罩,痰液用消毒剂处理,单独使用餐具和寝具。

‌环境防护‌:保持房间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减少病菌滞留。

‌增强免疫‌: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老年人可接种卡介苗(虽不能完全预防,但能降低重症风险)。

‌高危人群筛查‌: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者,应定期做胸部影像检查。

六、破除误区:关于肺结核的真相

‌误区1‌:“咳血就是绝症”

‌真相‌:咳血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但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

‌误区2‌:“治愈后不会再感染”

‌真相‌:治愈后仍有再感染风险,需保持健康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误区3‌:“结核病会遗传”

‌真相‌:肺结核是传染病,不会遗传,但家庭聚集发病多因密切接触导致。

七、结语:健康呼吸,从识别信号开始

肺结核并非不可战胜,但它的“潜伏”特性要求我们更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若出现两周以上的咳嗽、反复低热或不明原因消瘦,请务必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排查。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不仅能保护自己,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负责。记住:每一次及时的警惕,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肺结核不再是历史: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这类慢性疾病?
2025-03-03 北京科技报
家中有慢阻肺、肺结核、肺癌等患者,家属如何做好护理?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遇到“肺结核”该怎么办?
2025-01-17 北京科技报
检验科如何助力肺结核的精准诊断?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