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田丽焕
心脏超声,即超声心动图,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技术对心脏进行无创检查的方法。它能实时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至关重要。作为安全、无创且可重复的检查,心脏超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心脏超声的检查原理
心脏超声检查基于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超声探头发射高频声波,这些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界面会产生反射、折射和衰减等现象。当声波遇到心脏的各个结构(如心壁、瓣膜、心腔等)时,会产生回声信号,探头接收这些回声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心脏的二维图像、M形图像、频谱多普勒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等,从而实现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评估。
二、心脏超声的检查内容
(一)心脏结构评估
1. 心腔大小: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大小,判断心腔是否异常。
2. 心壁厚度:测量心室壁厚度,发现心肌肥厚或变薄情况。
3. 瓣膜结构:显示心脏瓣膜形态、厚度、活动度,诊断瓣膜病变。
(二)心脏功能评估
1. 心肌运动功能:观察心肌收缩舒张运动协调性,定位心肌缺血区域。
2. 心脏泵血功能: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评估心脏泵血能力。
(三)血流动力学评估
1. 瓣膜口血流速度:多普勒技术测量血流速度,评估瓣膜病变程度。
2. 心腔内血流方向和速度: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显示心腔内血流方向和速度,判断异常血流。
三、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
(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1. 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瓣膜性心脏病:明确瓣膜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3. 冠心病: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范围,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4. 心肌病:区分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不同类型的心肌病,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二)心脏疾病的治疗监测
1.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通过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例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2. 介入治疗和手术效果评估:在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等手术前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三)心脏疾病的预后评估
1. 心力衰竭预后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等指标是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通过心脏超声可以准确测量这些指标,为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2. 心肌梗死后预后评估:评估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和室壁运动异常情况,预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风险。
四、心脏超声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优势
1. 无创性:心脏超声检查无须穿刺、注射造影剂等侵入性操作,对患者无创伤,可反复进行检查。
2. 实时性: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心脏的运动和血流变化,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3. 全面性:可同时评估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依据。
4. 经济性:检查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常规检查。
(二)局限性
1. 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体型肥胖、肺气肿、胸廓畸形等,可能导致超声图像质量不佳,影响诊断准确性。
2. 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高: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不同操作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 无法直接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心脏超声无法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心脏超声将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让“心”跳问题无处遁形。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