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史春辉
胆囊炎、胆结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常见病主要是由胆囊疾病和胆汁淤滞、细菌感染等多个因素引起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越来越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研究表明,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发病率较高,相关人员应予以重视,避免其产生更大的危害。目前,胆囊炎与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更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老年胆囊炎与胆结石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不够,容易产生误解,导致焦虑情绪;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合并并发症时不易察觉;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而这些疾病均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老年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需要医生与家属共同配合治疗;有些老年患者经济状况差,不能负担昂贵的治疗费用。
1.了解病情,消除疑虑
了解患者的病情是治疗前的重要步骤,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误解或产生焦虑情绪。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让其充分了解病情并消除疑虑。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通常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胆汁分泌减少等因素,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2)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发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生急性胆囊炎,应该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3)胆结石: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中形成的固体颗粒状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堵塞胆道,导致胆汁淤滞和感染。
2.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力较差,所以患胆囊炎、胆结石后,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微不适。而一旦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可能已合并急性胆囊炎症、穿孔、胆总管结石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查体。常规查体是诊断胆囊炎和胆结石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超声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等方法来确诊。
(2)血常规及尿液分析。这两项检查可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3)胆道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观察整个胆管系统,以排除其他疾病。
(4)腹部B超。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它能够直观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尤其适用于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的诊断。
(5)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这种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胆道系统的狭窄部位,并协助诊断结石和胰腺炎。
(6)CT扫描。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7)磁共振成像(MRI)。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胆囊和胆道系统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胆道狭窄和结石。
(8)内窥镜检查。对于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的病变部位,可以进行内窥镜检查。
3.饮食护理
(1)合理膳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2)控制脂肪摄入。老年人的脂肪代谢能力降低,过多摄入高脂食物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建议减少油脂摄入,选择低脂或无脂食品。
(3)避免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从而诱发胆囊收缩,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食物。
(4)戒烟戒酒。吸烟和酗酒不仅会损害肝脏健康,还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老年人应该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利胆药等。
(2)手术切除。对于严重的胆囊炎或胆石症,手术切除是必要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微创手术、开放式手术等,具体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5.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不要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吃药或者手术。这样不仅不能减轻痛苦,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相关人员还做好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如孤独、抑郁、焦虑等。家属要多陪伴老人,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金家井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