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芳
在当今社会,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元凶。而人乳头瘤病毒(HPV)则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元凶”,本文将全面揭秘HPV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传播途径、症状、检测方法及预防治疗措施。
一、HPV概述
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球形、微小、无包膜的环状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HPV亚型众多,多达200余种,根据病毒核苷酸序列的不同,这些型别大致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低危型HPV主要包括HPV6、11等型别,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如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HPV则主要包括HPV16、18、31、33、45、52、58等型别,与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口咽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二、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据统计,超过95%的宫颈癌病例与HPV感染有关,其中HPV16和18型是最主要的致病型别,约70%的宫颈癌与这两种型别的感染有关。
HPV感染宫颈后,病毒DNA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开始复制。高危型HPV产生的E6和E7蛋白会抑制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如p53和Rb),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如果免疫系统未能清除病毒,感染会持续存在,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形成癌前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若不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可能逐渐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20年,但也可能更快。
三、HPV的传播途径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人群中,HPV感染率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HPV感染并非一定通过性接触传播,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如接触带有HPV的浴巾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此外,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感染HPV的母亲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HPV。
四、HPV感染的症状与检测
大多数HPV感染是无症状的,且病毒会在1~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然而,当HPV持续感染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生殖器疣、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和疼痛等。对于宫颈癌的筛查,目前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及早发现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五、HPV的预防与治疗
1. HPV疫苗接种: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市场上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可供选择,女性应根据自身年龄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最佳年龄是9~14岁,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对于有性生活的适龄女性,即使感染过HPV病毒,仍然有必要接种HPV疫苗,以预防再次感染和持续感染。
2. 避免高风险性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减少无保护性行为等,可以有效降低HPV感染的风险。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内衣裤、避免使用他人毛巾等,可以减少HPV感染的机会。
4.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HPV感染和其他妇科疾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HPV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外用药物治疗。对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宫颈细胞学变化,必要时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形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六、总结
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了解HPV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症状与检测方法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女性朋友,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接种HPV疫苗、避免高风险性行为等,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感染HPV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单位:保定市阜平县阜平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