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警惕“博士后被遣返”议论中的反智思潮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11 14:13:08   阅读量:0

  在反智现象的诸多议论中,存在将个案作为普遍现象,或者单一地以财富作为成功的衡量指标等问题,甚至是犯了基本的统计错误。

  近日,一篇题为《留美博士后找不到工作流浪街头,被遣返回国》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其背后的反智思潮值得警惕。

  据媒体报道,该留美博士小兰是一个来自大西北的女孩,从小就是当地最有名的学霸,从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在北京一所知名学府攻读到博士后,而后又被推荐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进行博士后阶段的学习。4月23日,双博士后的她终于回国了。遗憾的是,这次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被美国警察押解遣返了回来,没有行李,只带了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

  “我是双料博士后”,“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这是这个博士后的自白。微信转载的朋友们也非常配合地加上评论:读书有什么用?博士后不会交流,读书读傻了吧。在信息的传递中,众多网民表达的不是对该留美博士的同情,而是为了进一步坐实读书无用论。

  读书无用论在国内不时就会沉滓泛起,尤其是出现高学历的人就业不利时就更为明显。读书究竟有没有用?道理显而易见,没有知识的滋养,人类恐怕还生活在蒙昧未开化的时代,在此笔者不想赘述。问题是,为何读书无用论还会有市场?这主要与一些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关。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有美好的前程,但是当一些人通过读书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是不能顺利就业时,在他们自己或者旁人看来,书就是白读了。

  然而,小兰的遭遇只是特例。据悉,小兰不仅在中美两国顺利拿到“双博士后”,而且“跟着导师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摸爬滚打搞研究,成绩突出”,仅仅只是阴差阳错,后来被“推荐到了企业,她不擅与人打交道的劣势被彻底放大了”,从而最终造成了她个人的悲剧。笔者认为,小兰应该不是空有“双博士后”的虚名,她很可能只是更适合纯粹的科研工作,却不幸入错了行当。

  众所周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当教师,也曾“因口齿不清,学校拒绝他上讲台授课”,继而被 “停职回乡养病”,一度沦落到“摆书摊度日”的境地。此后,在伯乐举荐下,陈景润才得以重新调回大学、中科院,并最终得以展现其惊人的数学才华。将这样的个案往“读书无用”上套,实际上就是反智思潮在作怪。

  反智主义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该词因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大概在20多年前,反智主义一词才被引入中国。但如今,反智主义的行为随处在中国可见,其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网络上的重要表现就是时常有网民对博士等高知人员的嘲弄和戏谑,以及对读书无用论的大肆鼓吹和宣扬。

  教育领域的反智主义尤其需要警惕。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广大农村乃至城镇开始流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思想,这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不公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最后却无法顺利就业,或者只能从事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相反,他们的一些同学,很早进入社会却可能飞黄腾达。

  从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的事情开始,还有近年来的所谓“30年各地高考状元全军覆没”报道,均是反智思潮的表现。在反智现象的诸多议论中,存在将个案作为普遍现象,或者单一地以财富作为成功的衡量指标等问题,甚至是犯了基本的统计错误。

  不容忽视的是,反智思潮流行也受到了金钱、财富、地位至上等观念的深刻影响,这种病态畸形的社会理念让很多人无视知识和人才的力量和价值。

  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反智主义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抵抗思潮,读书无用论也是飘荡在这棵树上的幽灵,任由其蔓延,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必须予以反思和抵制。而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从反映中国的应试教育及家庭教育问题入手,逐步清除反智思潮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