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2024年2月“科学”流言榜:头孢配酒,一点事没有?用雪可以治疗冻伤?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4-03-05 17:12:16   阅读量:0

2024年2月“科学”流言榜揭晓!经常吃含酵母的面食,伤胃还致癌?用雪可以治疗冻伤?头孢配酒,一点事没有?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1.经常吃含酵母的面食,伤胃还致癌?

流言:

常吃用酵母制作的面食,对胃部有害,容易引发痛风,还可能有致癌风险。

真相:

酵母在馒头、面包等面食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发酵和产气能力受温度、面团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超过60摄氏度,酵母就无法存活,更不可能发酵产气。因此不必担心刚蒸烤出来的馒头、面包还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伤害胃部。

从成分来看,每100克酵母的嘌呤含量为559毫克,确实可以归类于高嘌呤物质,但酵母仅是发酵剂,并不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从摄入量分析,酵母的建议添加量是0.5%,即5克酵母可发面1公斤左右的面粉,按照每餐每人100克主食量折算,嘌呤含量基本可忽略,因此对痛风患者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说法认为,酵母在高温状态下,会使面粉当中的蛋白质和糖分发生转化产生新的香气、色泽以及味道,再经过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含氨基的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聚合、缩合等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酵母主要在发面阶段产生作用,在超过60摄氏度的环境下就会失活,更不会在高温下起反应,因此所谓的致癌与其无关。

2.用雪可以治疗冻伤?

流言:

民间一直流传着可以用雪摩擦按摩来治疗冻伤的说法。

真相:

这种说法可能有几个来源:一是受到电影、小说等影视作品的影响。二是在野外,缺乏救助设备时,人们会用一些临时方法,而雪是最容易找到的。三是相比冰,人们觉得雪温度更高,甚至比冻伤部位的皮肤温度还高,可以起到保暖作用。有人还认为用松软的雪按摩可以缓解疼痛。

但在现代医学条件下,用雪治疗冻伤是错误的,不但很难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新的损伤。

正确的方法是,一旦出现肢体冻伤,要离开冻伤环境,回到常温下。用30到40摄氏度的温水逐渐恢复皮表体温知觉,口服热水也有助于提高体内循环温度。但不要用热水浸泡皮肤,也不要火烤或摩擦冻伤的皮肤,剧烈的温度变化反而不利于皮肤的恢复。若出现水泡溃疡,不要剪开,可先外用冻伤膏,抗生素软膏保护后,用电热暖手宝或者温水袋逐渐恢复体表温度,然后就医治疗。

3.头孢配酒,一点事没有?

流言:

有的人吃完头孢类抗生素再喝酒,除了胃会有点不舒服,一点事没有。

真相:

很多头孢类抗生素遇上酒精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药量、饮酒量及个人体质相关。有时“头孢就酒”之后没事,可以说是万幸。但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丝侥幸,很多时候,双硫仑样反应不是“一点事没有”,甚至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医药专家建议,吃完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同样的喝酒后一周内也不能吃头孢。一般情况下,比较轻的双硫仑样反应可以自愈,同时可以通过大量饮水、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至自愈。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不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4.自热米饭里的大米是假大米?

流言:

自热米饭里面的大米是假大米,吃了对身体有害。

真相:

不论是重组大米,还是煮熟之后再干燥的大米,或者无菌米饭,都是用真大米做的,只是加工工艺不同,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快速便捷地吃到米饭,省去长时间的加工。

目前市场上的自热米饭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大米碾碎,然后再加入淀粉,通过再挤压熟化重组成米饭粒,这种米又叫做重组大米,这种经过处理的米,它的淀粉糊化速度会更快一些,可以很快做熟。

第二种是大米煮熟之后再干燥做成的。煮熟之后的大米,它的淀粉是经过糊化的,然后再将它快速脱水,就能够让糊化的淀粉分子结构更稳定,防止淀粉的老化回升,也就能够快速地煮熟,这个其实跟我们平时吃的方便面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种是无菌米饭,它其实就是煮熟的米饭,然后杀菌之后密封保存,吃的时候你只需要放在微波炉里面加热两到三分钟就可以吃了。

5.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流言:

每天喝够8杯水(约2升)有利于身体健康,否则就会缺水。

真相:

不同年龄段、性别、国家的人需水量是不同的,“8杯水”这种一刀切的健康建议并不适合对个体进行精准化健康指导。

人体每天的“水周转量”即水的总交换量,包括了我们摄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水量。然而,水周转量并不等于我们每天实际的饮用水量。例如,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但并不需要饮用4.2升的水,因为人体代谢和体表水交换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来自于食物和饮水,如果食物和饮水各半,则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1.8升。

相比之下,女性饮水量要小,因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岁的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1.4升。

6.冬季保存生物制剂药品无需冷藏?

流言:

冬季户外气温寒冷,保存胰岛素、激素等生物制剂药品不用再特意放到冰箱中冷藏。

真相:

胰岛素、激素等属于生物制剂,冷冻后其蛋白质会变性,将导致药品失效。一般情况下,未开封的生物制剂建议放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的冰箱中冷藏储存,冷冻和冷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冷冻通常指零下20摄氏度至0摄氏度。

北方冬季户外往往比较寒冷,气温可能降至0摄氏度以下,如果将胰岛素等生物制剂直接放置在室外,极有可能被“冻伤”,即使解冻,也无法正常使用。在冰箱中存储胰岛素、激素、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剂时,也不建议放在冰箱门上的储物格,因为开关冰箱门可能导致温度不恒定,开关门产生的震动也可能破坏生物制剂的分子结构,进而损坏药品。

7.车速越快越省油?

流言: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越快越省油。

真相: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有一个最低的油耗,这个速度叫“经济时速”。低于经济时速时,发动机负荷较小,燃烧不充分,油耗较大;速度达到80%到90%的发动机负荷时,燃油经济性最好;高于上述速度时,随着进气速度加大,进气阻力加大,风阻系数也会加大,造成油耗明显增加。

一辆车的“经济时速”是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车辆类型、驾驶条件、发动机效率以及空气动力学等,但是一般都集中在60-90公里/小时的速度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期内容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报、北京日报客户端、腾讯较真、健康时报、中科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