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华人科学家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02 16:32:35   阅读量:0

军事

彩虹-5无人机将量产

近日,我国量产型“彩虹- 5”无人机在河北某机场成功试飞。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中高端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5”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彩虹- 5“相对于前型无人机,主要根据实际需要改进了大功率发动机,增加了翼展,不但续航时间超过60小时,而且作战半径达到了2000公里,起飞重量相应提高到3.3吨,最大外挂达到了惊人的1吨。这种量级的载重量,使得‘彩虹- 5’具备更加灵活的载荷能力,可依任务需求灵活选择50—200公斤的各种弹药,对于战场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健康

恶性肿瘤居北京市民死因首位肺癌发病率排第一

7月26日,两个对近年北京市民健康状况进行汇总梳理的官方报告发布。 一个是由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北京癌症数据,另一个则是由北京市政府发布的《2016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根据两份报告可知,近年来,恶性肿瘤依然是北京市民因病死亡的“头号杀手”,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发病居第一位,女性中乳腺癌发病居第一位。

物理

华人科学家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

《科学》杂志本月21日刊登了华人科学家团队的重大发现:他们首次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找到了确凿证据,为跨越80年来对这一神秘粒子的探寻画上了圆满句号。

团队在超导体和磁性拓扑绝缘体叠加而成的材料内,观察到一种被称为“手性”费米子的特殊马约拉纳费米子沿着一个方向移动的准确无误的信号。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超导层里观察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出现,它们像电子一样沿着拓扑绝缘体的边缘流动,迈出每一“步”的高度只有电子每步的一半。这些“半步”,就是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铁证。

通信

“墨子号”首次实现白天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公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相关成果7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上。基于卫星平台的量子通信是构建覆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为可行的手段,“墨子号”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然而由于阳光噪声的影响,“墨子号”卫星此前只能在夜晚工作,单颗该类低轨道卫星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完成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点的覆盖。

探索

“发现”号在南海采到大量冷泉生物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7月25日从南海一冷泉区带回大量生物样品,包括100多只潜铠虾、贻贝和阿尔文虾等生物样品,并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

“我们将用这些生物样品开展极端环境下生物进化与演变、生物多样性、基因测序,以及冷泉生物与地质事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维说。

生态

新疆在中哈边境“生物狙击”蝗虫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塔城地区蝗害超过588万亩,新疆治蝗部门通过生物及化学手段综合防治控制灾情蔓延。自6月中旬,已有超5万只蝗虫“天敌”粉红椋鸟陆续飞临,所到之处蝗虫密度由原先的40头/平方米下降到2头/平方米。目前,粉红椋鸟防治面积已达26万亩。同时,还有近8.5万只牧鸡在塔城多地“参与”治蝗,防治面积达46万亩。

能源

“人造太阳”首个部件研制成功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研制成功,近期将启程运往法国交付ITER国际组织。

ITER计划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相关装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磁体馈线系统是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供电、冷却和提供诊断信号的关键集成通道,被称之为ITER主机的生命线。该系统也是ITER部件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包含31套不同的馈线,共计6万余个部件,总重超过1600吨,本次研制成功的部件就是该系统的一部分。

生物

中国学者研发出灭活寨卡病毒药物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本月25日公布了中国团队研发的一种寨卡病毒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该抑制剂成功降低了怀孕小鼠及其胚胎中的寨卡病毒水平,且不会对怀孕鼠造成伤害。这为抗寨卡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此次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够灭活寨卡病毒的多肽候选药物Z2。团队发现,这种多肽能与病毒的表面蛋白结合,扰乱病毒表面稳态,致其穿孔,最终使病毒失去感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