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奇妙的朋友遭谴责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30 17:03:41   阅读量:0

 

  《奇妙的朋友》遭到广泛谴责,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向公众传递了有违动物天性的信息。或者说,在“可爱动物”的“糖衣”之下,节目的本质却仍然是动物表演。

  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奇妙的朋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遭到了不少科普界、动物学界人士的谴责和抵制。这是因为,《奇妙的朋友》以李宇春等演艺明星客串饲养员为名目,节目的本质却仍然是动物表演。这样的节目向公众传递了有违动物天性的信息,并有可能引起一部分人对“另类宠物”的兴趣,给相关野生动物带来严重威胁。
 

  走近“卖萌明猩”:

  你要“可爱”,它们受伤害

  进入3月,《奇妙的朋友》引起的争议继续发酵。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联合会(WAZA)和国际灵长类学会(IPS)等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均严厉谴责《奇妙的朋友》将野生动物置于巨大压力和有害环境中的行为,并呼吁停止播出这一电视节目。

  《奇妙的朋友》遭到广泛谴责,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向公众传递了有违动物天性的信息。或者说,在“可爱动物”的“糖衣”之下,节目的本质却仍然是动物表演。

  对于动物园和水族馆里的动物表演,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莽萍曾对全国各地的动物表演(马戏)、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等现象进行调查,她对记者表示,动物表演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奇观”,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驯兽者用引诱或暴力的方法,控制动物做出了它们在自然界不可能完成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完全违背了动物的天性。

  举例而言,野生动物怕火;马和老虎在自然界中无法共处,因为老虎会袭击马。但在动物表演当中,这些常识都被冲破了。可以想象,被强迫一次次钻过火圈的狮子,或者被迫驮起一头老虎的马,它们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焦虑和恐惧。还有一些节目会对动物的肉体造成严重伤害。比如说,当亚洲象被驯兽师要求像人类一样站立和“坐”的时候,它的脊柱可能承受超过1800公斤的巨大质量。对于原本为四足站立而“设计”的骨骼结构来说,这种突然的重压难免会导致严重伤害。

  《奇妙的朋友》的问题也在于此。节目中出现的黑猩猩和红猩猩的幼崽,被一厢情愿地穿上对它们来说并不舒适的衣服,以便在人类眼中显得可爱;黑猩猩幼崽更是长时间处于焦虑之中,甚至因为所谓的“感情需要”,被置于可能受到致命威胁的境地。不仅如此,动物的不适行为,基本上都被一厢情愿地贴上了卖萌式的标签。比如说,黑猩猩幼崽表达焦虑的抓挠动作,却被节目制作人解释为“好痒啊”。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起来或许很可爱,对黑猩猩幼崽却是心理上的压迫。

  由于黑猩猩和红猩猩是拥有较高智慧和较长寿命的群居性猿类,因此,“演艺生涯”对它们而言意味着更为残酷的命运:幼年时与同类分离和随后的心理创伤,会使它们(成年后)无法再融入同类,很可能会孤独终老。
 

  起底“另类宠物”:

  你的“个性”,它们的灾难

  对于《奇妙的朋友》,还有其他一些以野生动物幼崽的可爱特征吸引公众眼球的电视节目,除了对幼崽造成伤害之外,还有另一种潜在的负面影响:由于电视媒体的收视率,这样的节目很可能会让一些对“另类宠物”有需求的人对此着迷,甚至不惜以非法途径得到这样的“萌宠”。然而,很多“另类宠物”饲养者只是为了彰显个性或猎奇,对饲养的动物是否合法、是否适合成为宠物都缺乏了解,甚至对其习性也并不知晓。这不仅可能给饲养者带来伤害和法律惩罚,他们另类的“市场需求”,在有些时候还会对动物的野外种群构成威胁。

  大约在2012年,昵称“小悟空”,号称“永远长不大”的宠物猴“日本石猴”,曾在网络(微博)上风靡一时。然而事实上,“日本石猴”这个物种根本不存在;被一些人非法贩卖获利的,其实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的幼崽。私自饲养它们作为宠物不仅违反国家法律,而且它们成年之后会成为强壮、凶猛的动物,并很可能给主人带来致命伤害。

  在威胁主人的同时,以野生动物幼崽作为“另类宠物”的做法,也给一部分动物的野生种群带来了深重灾难。

  “在动物学上,有‘应激反应’的概念,也就是动物在受到外界有害刺激,比如被捕捉或者受伤的时候,会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可以说,野生动物交易的每个环节,从捕捉、运输到销售,以及购买者提供的饲养环境不合适,都会导致动物的死亡。”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科普作家郭耕介绍说,“其中,除了被捕捉者直接杀死(比如为获取皮毛而射杀)的情况以外,将动物从罗网、夹子等捕猎器材中取下的过程,是死亡率最高的环节。因为这通常是野生动物第一次面对人类。它们面对着完全陌生而且穷凶极恶的敌人,处在极为紧张和惊恐的状态,又因为不愿被捕捉而拼命挣扎,非常容易力竭身亡。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死亡也相当可观,在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小型鸟类在长途公路运输中的死亡率大约是1/20,黑猩猩大约是1/6,考虑到运输总量,死于运输途中的野生动物为数不少。”

  尽管“另类宠物”的背后有如此多的阴暗面,但一部分“另类宠物”经营者往往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向潜在的购买者灌输与科学事实相悖的信息。据一名曾处理野生动物贩卖案件的森林公安民警介绍,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上,我们会看到“另类宠物”的说明里拼命彰显它的可爱、“炫”乃至“永远长不大”,却有意掩盖了它的危险性,以及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为它设定的濒危等级,甚至将受保护的濒危动物说成在原产地司空见惯的物种。对于一些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附录二,却在中国没有自然分布的动物,经营者会特别说明这一点,让潜在的买主相信这些动物不受中国法律保护,可以自由买卖。但事实上,对于这一类动物,中国会比照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的标准进行保护,私自买卖同样会触犯法律。
 

  拒绝动物表演:

  你的觉醒,它们的福音
 

  既违背动物天性,又可能因为引爆“另类宠物”需求,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为什么像《奇妙的朋友》这样本质上是动物表演的节目,仍然能够在中国堂而皇之地播出?

  事实或许是令人遗憾的。莽萍介绍说,早在2010年10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各个城市动物园和其他公园的动物表演项目,在2011年1月底之前必须完全停止。

  但事实又怎样呢?在这一规定发布数年后,动物表演仍然在全国各地不少动物园中进行;水族馆中海豹、海狮、海豚等海兽的表演,也仿佛是“化外之民”。

  即使是在公众科学素质较高的欧洲,人们对动物表演也存在误解。在挪威特罗姆瑟市(Tromso)的Polaria(意为“极地生态展示馆”),一名驯海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使用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诱导方式(即做对动作有食物,做错则挨饿),“身心双管齐下”地训练海豹,使之掌握一些文艺表演动作。这名驯兽员表示,在展馆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参加动物表演可以给海豹找一些乐子,让它们能够活跃起来。但在海豹活动空间和共处同类都很有限的情况下,以此解释动物表演,或许是值得商榷的。

  在不少从事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研究的人士看来,动物表演传递给人们的,是一些错误和不科学的观念,比如人可以任意驱使动物,伤害和虐待动物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宣扬动物的天性可以根据人的需要而随意改变。这些观念,显然会给公众以误导,甚至让人养成“动物是可以随意处置的玩具”或者“动物能参加表演就是恩惠”这样的错觉,自然也和动物园、水族馆的科普职能相悖。

  要杜绝虐待动物的表演活动,有赖于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但在此之前,法律法规的完善或许也会有所助益。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贺海仁说:“如果我们一方面说保护(野生动物),一方面说合理利用,这恐怕会产生很大的悖论。一旦‘合理利用’这四个字被合理化,我们对法律的阐释就会产生很大的左右空间。在利益驱动下,每个人都会从各自角度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