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实现《雪国列车》的科技谜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31 10:49:34   阅读量:0

  “减缓全球变暖的试验失败,让地球进入了冰河时期。少数人登上了一列永远运行、资源不断循环的列车,成为人类最后的幸存者。”《雪国列车》以这样一个“世界末日”式的场景开头。  在随后的情节里,来自末尾车厢的“革命者”,为了追求更有尊严的生活,冲破列车“统治阶层”设置的障碍,开始了向车头的突击行动。

  从末尾车厢恶劣的生存环境、酷刑和食人的历史,到叶卡捷琳娜大桥上和隧道里与刀斧手的肉搏,再到华丽的温室、水族馆、学校、温泉浴池等“上等车厢”,让这部影片看起来像是人类历史的浓缩。不过,无论战斗的结果如何,人们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每年环绕新旧大陆一周,而且等级森严的“雪国列车”,既是所有乘员最后的避难所,又是他们无法逃脱的囚笼。

  “人们在面临威胁的时候,通过共同奋斗来冲破某种精心打造的‘外壳’,以实现某种梦想或揭示某种真相,是很多科幻影片中常见的题材。”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刘军说,“比如说,《1984》里‘老大哥在看着你’和世界上几大阵营相互对峙的社会氛围,《逃出克隆岛》里克隆体们接受的谎言式教育,皆是如此。人或人群在这种特殊氛围中的反应,构成了影片展开故事情节的基础和主要的看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科幻作家吴岩也认为,与其他在交通工具上展开故事的影片不同,《雪国列车》让“没有终点”和“始终被封闭”的氛围,成为人们恐惧的本源。“原著中的列车共有1001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故事可以展开,比如等级与人们自我拯救之间的冲突。”

  影片的设定,“雪国列车”于2014年年中开始运行。很显然,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想要建造这样一列能够高速运行十余年,而且能够自行进行物质循环的列车是不可能的。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雪国列车”有可能因为科技进步实现吗?

  谜题一:让人类文明延续需要多少人?

  在《雪国列车》的故事发生的世界里,地球气温曾经降到了可怕的程度,甚至让习惯于寒冷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都无法忍受。因此可以说,在列车之外的世界里,人类已经消失。那么,仅凭“雪国列车”上的乘客,有可能让人类延续下去吗?

  从延续物种的角度来说,脊椎动物能够保证不至于灭绝的极限,是同一栖息地内的个体不能少于50个,以最大限度避免近亲“婚配”,确保充分的遗传多样性。在这方面,朱鹮和麋鹿可以说是幸运的特例,它们的个体总数曾经分别降到7只和18只,但最终避免了灭绝的命运。对于人类,即使考虑到感情和选择配偶等因素,一列满载的普通旅客列车上的乘员,也足以将人类这个物种延续下去。当然,这样的前提是乘客男女比例合适,而且大部分人处于育龄。

  但想要人类文明延续下去,仅有几乎是随机挑选出来的数百或千余人显然是不够的。虽然在距今7万年前,全球人口曾经降到只有2000人左右,但那毕竟是没有什么技术积累的石器时代。而现代社会的分工已经极为精细,专家学者通常也只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造诣精深。所以,如果有一天“雪国列车”能够停下来,幸存者们也只会建立一个退化许多的文明。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影片结尾那场爆炸和毁灭列车的雪崩,已经导致了人类的“功能性灭绝”。超能力少女尤娜与北极熊对视的场景看似纯真,实际上却充满了深深的寒意。

  谜题二:“雪国列车”能否动起来?

  按照《雪国列车》原作漫画的设定,“雪国列车”由1001节车厢组成,由功率超群的车头牵引奔驰不息。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或许是导演认为这样的设定过于离奇,列车长度“缩水”了大约90%,实际拍摄的车厢更是仅有20余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史研究者介绍说,铁路客车的编组受制于站台长度,载客车厢通常不会超过20节。而货车不存在这类问题,所以运输大宗货物的重载列车,比如大秦铁路上的运煤专列,有可能挂超过100节车厢。但这样的列车通常不会仅由一台机车(车头)牵引,1990年,中国首列万吨重载列车,就由两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牵引120节装满煤炭的车厢组成。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重载列车,是2001年6月22日澳大利亚开行的一列全长达7353米的货车。这列货车由8台机车和682节车厢组成,运送82262吨铁矿石。所以说,像“雪国列车”那样,仅以一台机车牵引整合了各种生活设施的超长重载列车,并保持高速运行,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铁路技术的极限。

  另一方面,积雪和冰层也会成为列车行进和爬坡的阻碍。相比于目前另外两种主流的客运形式,也就是长途巴士和飞机,铁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列车是通过车轮与路轨的黏着力行进的,所以在冰雪环境里,铁路上的积雪会让车轮打滑,导致空转和制动困难,这是传统轮轨列车无法突破的技术局限。一般来说,当铁路积雪超过40厘米的时候,列车就需要减速运行;如果超过70厘米,铁路就会被阻断。在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铁路在冬季被积雪阻断的事件时有发生。像《雪国列车》中列车冲破积雪和冰层行车的场景,只是一种艺术处理,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谜题三:“自循环列车”可行吗?

  按照《雪国列车》的故事情节,“雪国列车”拥有一套封闭的生态系统,只会从外部世界补给空气和少量饮水。这种“自循环列车”的设定,让人不免想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兴建的“生物圈2号”实验室。

  “生物圈2号”实验旨在探讨人类离开地球生活的可能性,比如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建立基地。所以,这一实验室与外界完全隔绝,所有的食物、净水乃至氧气都需要自行生产。然而,由于一个此前未能考虑到的疏漏,“生物圈2号”实验最后失败了:在制造有机肥的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而放出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又与建筑物混凝土生成了碳酸盐,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足,令实验室内的人员和动物陷于缺氧的困境。

  相比之下,“雪国列车”的条件要宽松一些。除了列车狭促的环境,这个生态系统即使出现一些小纰漏,也仍然有补救的余地。当然,在冰天雪地中维持它们,需要强大的、近乎无限供给的能源。但由于影片并未对列车的能量来源给出可信的解释,所以这一切探讨也就成了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