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解冻内陆核电,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16 18:45:23   阅读量:0

  文/ 柯观

  如果不加强对各类人群的核科普,引导社会舆论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已经建成和众多正在建设的具有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的核电厂极有可能再次“躺枪”。

  近几年套在我国内陆核电上的“紧箍咒”可能要松开了。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进行的综合论证一致建议发展内陆核电,目前已形成调研报告上报,有待最后决定。

  虽然内陆核电重启未定,但在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地方早已积极行动起来,10多个省份提出要发展核电,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的厂址有31个。

  现在的问题是,发展内陆核电,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前几年中国发展内陆核电进入低潮,固然有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但社会公众、科学界和舆论界众多人士多年持续的反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反对的声音更是占据了风口的位置,因此内陆核电遇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民用核工业仍然是最为安全的行业之一。研究表明,就是生活和工作在核电站附近,也不危险。如果你在核电站旁边呆上一年,你所受到的辐射也比乘波音飞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往返一次所受的辐射还少。

  辐射可能引起癌症,但核电站导致的癌症微乎其微。根据国外实测结果,生活在核电厂周围的人每年接受的剂量当量小于0.01毫希。我们以每年接受0.01毫希为例,患癌的可能性也只有千万分之一点五,其由核电厂造成的致癌危险只相当于每天吸五分之一支烟。

  既然核电站是如此安全,为何人们对核电站研究如此恐慌?这主要是多年以来,很多人对核科学并没有科学的认知。因受原子弹恶名声的株连,以及可能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那样的灾难性后果,使得人们对和平利用核能的各种装置,如核电站、核供热堆等产生了误解而心存余悸,甚至在核电站和核炸弹之间划上等号。

  当前我国对社会公众的核科普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核科学传播还存在严重不足,这是当前亟需要弥补的一个短板。实际上,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技术落后和人为原因的结果。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尽管这些年,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核科普,但由于担心其负面效应,有关部门总是羞羞答答地科普,有关知识的传播并不彻底,无论是核科普的范围还是力度,都还很不够,也很少深入人心。

  进行核科普,面对的不仅仅是普通大众,其实“白骨精”,即白领、骨干和精英也是重要的科普对象,无论是党政官员、企业高管,以及其他各路精英人才,只要是在核物理的门槛外,绝大部分对核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言行常常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年,反对核电项目,高知群体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并不主张扼杀反对的声音,有反对和争议,核电才能发展得更好。但是因缺乏对核电的了解而盲目反对,这就有些不明智了。当前,对这些群体加强核科普也是当务之急。

  虽然只要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标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我国内陆核电厂址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不加强对各类人群的核科普,引导社会舆论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已经建成和众多正在建设的具有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的核电厂极有可能再次“躺枪”。

  在另外一个方面,核废料的处理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核废料,大部分处理手段是将核废料进行固化后,暂存在核电厂内的废物库中,经过5~10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如果我国决定要在内陆大规模发展核电,就必须要继续寻找更为安全可靠的核废料的处理办法。

  只是我们需要明白,核废料无法处理仅仅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其本身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国在发展核电方面也是极为谨慎的。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核设施安全业绩良好,未发生2级以上的核事件或事故。这也需要社会公众有个正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