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不能承受的医患矛盾之重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1-19 15:57:47   阅读量:0
  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先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先保量再保质”的特点导致了两头都抱怨——患者抱怨看病难,医生抱怨超负荷运转。
 
  近日在京开庭的一起名誉侵权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案件的原告是长期报道医疗领域的《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被告则包括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法务部主任邓利强和央视知名记者王志安三方。记者去告一个协会,以及一位知名记者去告另一位知名记者,这在中国都是极为罕见的事,甚至可能是头一回。
  这起案件的主要缘由是中国医师协会网站转载并刊登了3篇涉及柴会群的文章,这些文章质疑柴会群在“产妇被缝肛门”和“走廊医生”等报道中犯了低级错误,炮制虚假新闻,其中2篇文章署名为“王志安”。而邓利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柴会群“混淆视听”“有违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的话。据此,柴会群的律师认为,这些文章和言论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就事论事,柴会群在“产妇被缝肛门”和“走廊医生”案的报道中,确实存在很多瑕疵和错误,众多医学行内人士对此都有充分的分析讨论。比如“缝肛门”报道中,将正常的痔疮缝扎处理解读成了医生蓄意报复伤害,在“走廊医生”报道中,试图以“医生给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案例来证明存在过度医疗,但根据分析,由于术前检查发现患者窦房结功能不全,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以保障手术安全,医院处理并无过错。
  显然,这些误导性的报道对于本已十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火上浇油,至少在报道发出后,舆论上对医生和医院的谴责都更为尖锐和突出了。但这些误导性的报道是记者调查采访不够专业犯下的问题,还是有意炮制虚假新闻,刻意攻击医生群体,则不同人存在不同看法,要对其“定性”并不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柴会群的这些报道存在问题,媒体记者的不公正报道对医患冲突可能有“煽动”,但医患矛盾的源头不在此,医患纠纷的事实普遍存在。相反,能看出的是,“缝肛门”类似的报道更像是医患矛盾的发泄口,柴会群类似的记者在某种程度上幻化成了揭露医疗黑幕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同样一肚子委曲的医生群体也需要反击,而中国医师协会对柴会群的投诉也是这样发泄的体现。
  但显然,一个柴会群,一起记者告协会的案件承受不了医患矛盾之重。中国的医患矛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受多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其中有医疗需求和供给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 比如由于人口基数大,而多年来民众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先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先保量再保质”的特点导致了两头都抱怨——患者抱怨看病难,医生抱怨超负荷运转。
  同时,由于全民医学常识还很欠缺,导致了很多医疗资源被浪费,也发生了很多莫须有的误会、冲突。比如,一个普通感冒就让很多人挤向三甲医院。而在更深层次上,很多人对于疾病和健康缺乏认识,他们以为医学是全知全能的,不理解医生也是人,也会偶然出错,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旦出现医疗失败或事故,不能有一个理性接受和理解的态度,迁罪于医院和医生就自然而然了。
  同样,在医疗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机制方面, 中国还亟待于完善。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严格的就医转诊制度、健全的医疗责任险制度、完备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如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可由双方的保险公司出面解决,不会出现医生和患者直接“针锋相对”的局面;因为有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化解机制,“医闹”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土壤。
  不管柴会群诉中国医师协会案判决结果如何,其反映的中国医疗体系中的问题无可回避,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是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如何切实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医学常识水平,建立理性的医疗认知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