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防高温36计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6-25 14:18:06   阅读量:0

  

  中暑“使坏”有5计

  中暑引发高热后,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

  1、在高温高湿天气下,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散发。

  2、太阳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还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引起肌肉温度升高,影响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痉挛、发热、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和呼吸衰竭。

  3、中暑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达40℃以上。还会出现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

  4、如果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血黏度升高易形成血栓,可能会诱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甚至猝死。

  5、在高温下,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出现“心理中暑”症状。又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容易焦躁不安、甚至有暴力与攻击行为。
 

  心理“防暑”4计

  1、饮食要注意,少食用啤酒、冰激凌等冷饮食品,多食用蔬菜水果。

  2、保证睡眠充足,晚上11时前睡觉、早上五六时起床是最健康的作息时间。

  3、多锻炼,早起晨练和傍晚散步都是好方法。

  4、听一些舒缓音乐,闭眼想象蓝天、大海,为“心理热度”降温。
 

  车内“防暑”5计

  1、实验显示,室外气温如果超过30℃,车内温度可能超过50℃,极易发生中暑。

  2、高温车厢内,会散发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物质,容易导致缺氧中毒,促成中暑发生。

  3、如何降低车内温度?在下车前在前挡风玻璃前放置遮阳板是一个好方法。

  4、由于车厢内温度高,所以开车时,让车内空气对外循环后再进入。上车后,空调出风口向上,这样制冷效果会更好。

  5、夏季,如果人员非要停留在车内,不要在停车后不熄火,开着空调。而是应打开车门车窗,将车停在阴凉处。
 

  户外“防暑”7计

  1.避开烈日。在高温时段“11时至16时”避免强体力活动。

  2.尽量穿着浅色或素色衣服。这些颜色的衣服吸热慢,还可以反射太阳光。

  3.暴露的皮肤容易吸收更多的辐射热。而宽大的衣服有效隔绝热空气,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4.由于头部和颈部的血管非常靠近皮肤表面,使人容易从这些部位快速地吸热或散热,因此夏季最好带透气效果好的草帽。

  5.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每隔一段时间要补充水分。

  6.如感觉身体发热,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7.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水分及均衡的盐类,可以补助人体失掉的盐分。
 

  室内“防暑”5计

  1.从酷热的室外回到室内,不要马上将空调开到很低的温度。温差过大,可能引起血管突然收缩痉挛或扩张,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2.在室内要保持自然通风。如自然风达不到降温降湿效果,应使用空调,电扇等,保证室温在26℃到28℃之间。

  3、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更不要急着冲凉水澡,应先自然降温。

  4、在没有空调等降温设备室内,可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降低血液温度。

  5、在温度不高的早晨可适当早起,进行晨练。
 

  “防暑”救护10计

  1.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降低体温,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2.无阴凉条件,用衣服、床单等遮住阳光。

  3.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医院。

  4.如中暑者神志清醒,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多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5.在患者额部、双颞侧涂抹清凉油等进行物理降温

  6.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

  7.如有浴盆、冰块,也可把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放入冷水中,由于水传导热的能力比空气强,降温更有效。

  8.有条件者用冰水或50%的乙醇擦洗全身,并为其按摩肢体。

  9.物理降温同时做体表按摩,从而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强散热,并利于促使体表冷血液回流入体内过热的脏器。

  10.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变化,刚恢复时不要马上步行,当予车辆或担架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