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哭闹到腹泻:如何判断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5万

撰文/高瑞英

许多家长面对宝宝持续哭闹、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时,会直觉地认为是“吃错奶”了,但具体到底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常常难以判断。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在发病机制、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上都有显著差异。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指婴儿对牛奶中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如酪蛋白、乳清蛋白)发生免疫反应,分为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及混合型,可能表现为皮疹、呕吐、血便,甚至呼吸困难等系统性过敏反应。而乳糖不耐受则是一种消化酶缺乏引起的非免疫性问题,是由于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所需的乳糖酶,使乳糖无法被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导致腹胀、腹泻和胀气。两者虽都与“喝奶”相关,但本质完全不同:一个是免疫系统的问题,一个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因此,只有准确区分,才能制定恰当的喂养和治疗策略,避免盲目忌口或错误替换奶粉,从而保障宝宝的营养和健康。

一、症状对比:如何通过表现初步判断是哪一种问题

虽然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都会表现出类似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胀,甚至哭闹拒奶,但仍存在一些可供参考的差异,帮助家长进行初步判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常在吃奶后不久出现症状,表现可能较为广泛,不仅有消化道问题,还可能伴随皮肤(如湿疹、荨麻疹)、呼吸道(如鼻塞、喘息)等系统性反应。某些宝宝还会出现血便,这是非IgE型过敏的典型表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则主要集中在肠道,常表现为腹泻呈水样、有酸味,伴有明显的胀气和排气增多,一般不涉及皮肤或呼吸系统。此外,乳糖不耐受往往不会在初次吃奶时立即发生,而是在腹泻后期、病毒感染后或长时间未摄入乳糖再重新接触时才表现出症状。需要强调的是,乳糖不耐受可分为先天型(极为罕见)、继发型(最常见,如病毒性肠炎后)、成人型(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自然降低)。在婴儿期,乳糖不耐受多数是暂时性的,而牛奶蛋白过敏则常出现在出生后前6个月,多数在3岁以内可以自然耐受。因此,综合考虑宝宝的年龄、症状表现的时机与范围,以及是否伴随全身症状,有助于初步区分是哪一类问题。

二、诊断与确认:科学检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在宝宝出现相关症状时,仅靠家长观察难以完全判断病因,医生的专业评估和适当的检测非常关键。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判断,临床上常采用“食物挑战试验”作为金标准,亦可结合血清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进行综合判断。非IgE介导型则更依赖于食物回避和再激发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完全回避乳制品2~4周,若症状明显好转,再次少量试用牛奶蛋白观察是否复发。对于乳糖不耐受,则可通过粪便酸度检测、呼气氢试验(年幼宝宝不常用)等方式评估乳糖吸收情况。在临床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常因病毒性肠炎引起,医生在病因明确后一般会推荐使用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短期替代,待肠道黏膜修复后再逐渐恢复普通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勿自行更换配方或完全回避乳制品,因为不恰当的忌口可能导致婴儿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钙、蛋白质的缺乏,影响生长发育。只有通过明确诊断,个体化制定饮食调整策略,才能既控制症状,又保障宝宝的全面营养。

三、科学喂养建议:理性面对忌口,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面对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家长往往倾向于“宁可错‘禁’不可放过”的做法,一旦出现腹泻或皮疹就完全停用乳制品甚至自行更换为植物奶,这种做法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对于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医生通常建议选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并定期评估是否建立了耐受。而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则可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并注意不完全排斥乳糖摄入,以利于维持乳糖酶的功能。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是暂时性的,随着肠道恢复后可以逐渐耐受乳糖。家长还应注重宝宝饮食的多样化和规律性,避免过早添加刺激性辅食。此外,应鼓励建立与专业儿科或营养医师的随访关系,定期评估生长曲线和营养状态。最关键的是摒弃“过敏等于一切都不能吃”的误区,在专业指导下逐步耐受训练,让宝宝在安全前提下拓展食物种类,为未来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打下基础。科学、理性的喂养态度,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症状,也为儿童长远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 大名县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