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闫广有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部分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的急性病症。心梗的发作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和前兆,这些症状就像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以挽救生命。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号有时会被忽视或误解,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将详细科普心梗突袭时身体可能发出的求救信号,以及如何正确识别和应对。
一、心梗突袭时的典型症状
1.胸痛:这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急剧的胸痛,位于胸部中央,可放射至上臂、颈部、下颌、肩膀或胃部。这种胸痛往往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且可能伴有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需要注意的是,胸痛不一定都是心梗,但持续且无法缓解的胸痛应高度警惕。
2.气短:心梗前常会出现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致。
3.出汗:心梗前兆中出汗也是重要的信号,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大量冷汗,尤其是在没有明显运动或环境过热的情况下。这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4.恶心呕吐:恶心和呕吐也是心梗前兆的常见表现之一,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胃肠道功能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心脏功能下降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有关。
5.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则或心跳有力等不适感,这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所致。心悸的出现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二、心梗突袭时的不典型症状
1.疲劳:患者可能会感到不明原因的急性疲劳,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有关。
2.头昏: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昏、眩晕等症状,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或感觉要晕倒。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有关。
3.腹痛:心梗的疼痛有时会被误认为反流症或消化不良。腹痛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心梗前兆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性。
4.牙痛、下颌痛:少数心梗患者可能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痛,这种疼痛在静息时不发作,走动时疼痛。
5.后背痛、肩胛骨痛:心梗的疼痛还可能放射至后背、肩部或腰部,表现为放射痛。
6.其他:如嗓子发紧、突然感觉走路没有力气、左上肢无力、突发听力下降、左下肢酸麻胀痛、嘴唇发紫等,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三、如何正确识别和应对心梗突袭
1.提高警惕: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来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心梗等心脏疾病。同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或不适,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2.立即停止活动:若出现心梗的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静坐休息,以免心肌细胞再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3.拨打急救电话: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描述清楚症状和位置,等待急救人员到场。
4.舌下含服急救药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保心丸等急救药品。但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并非对所有心梗患者都有效,且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5.保持平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和用力。可以深呼吸、冥想或听音乐来缓解紧张情绪。
四、预防心梗的措施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平和的心态,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
2.健康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控制体重,避免过饱。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应尽早戒烟限酒。
4.坚持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五、小结
心肌梗死发作往往伴随胸痛、气短、出汗等典型症状,也可能有疲劳、头昏等不典型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并遵循专业指导。预防心梗需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并治疗基础疾病。早发现、早救治,守护心脏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弘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