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立娟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每一次心脏骤停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极短,通常只有4到6分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大脑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掌握心肺复苏(CPR)这一关键急救技能,对于在“黄金4分钟”内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一、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紧急情况,可能由心脏病、溺水等引起。它会导致血液循环停止,大脑缺氧。大脑缺氧4分钟以上,会造成脑细胞损伤;10分钟以上,脑死亡风险大增。心肺复苏旨在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为医疗人员到来争取时间,提高生存率。
二、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
(一)判断意识
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果患者无反应,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二)呼救
一旦确认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请求周围的人帮忙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晰地告知患者的年龄、性别、具体位置以及目前的状况。如果现场有其他人,应指定一个人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多人重复拨打而浪费时间。
(三)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通过人工手段维持血液循环,为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
1.按压位置: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找到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将一手掌根部放在该位置,另一只手放在其上,双手交叉重叠,手指抬起,避免按压时对患者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
2.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臂伸直,肩膀位于双手正上方,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成人5厘米,儿童4厘米,婴儿4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
3.按压节奏:保持均匀的按压节奏,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可以配合“1001、1002、1003……”的口令来控制按压频率,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能够完全回弹。
(四)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能够确保人工呼吸的有效进行,常见的方法是仰头抬颏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患者平躺,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的前额,轻轻向后仰头,使头部后仰。
2.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抬起患者的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注意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以免影响气道通畅。
(五)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利用施救者的呼吸协助患者保持肺部通气。以下是具体步骤:
1.气道开放后,施救者用嘴覆盖患者嘴部,同时用手指封闭鼻孔,防止空气泄漏。
2.向患者口腔内吹气,每次持续1秒,观察胸部是否上升以确认吹气是否有效。若遇较大阻力,应检查气道是否畅通,必要时调整患者头部位置。
3.吹气后释放鼻孔,让患者自然呼出气体。成人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儿童和婴儿为15:2。
(六)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用于心脏骤停时分析心律并电击除颤。正确使用AED可提高生存率。以下是使用方法:
1.开机:按AED开关,跟随语音提示操作。
2.贴电极片:按图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确保良好接触。
3.分析心律:AED自动分析心律,施救者应避免接触患者。
4.电击除颤:若需电击,提醒周围人勿接触患者,然后按电击按钮,之后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持续操作: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尽量避免中断。若施救者疲劳,可快速轮换,每次不超过10秒。
2.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时,吹气量应使患者胸部隆起,防止过度通气导致并发症。
3.观察患者反应:心肺复苏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恢复迹象,立即停止操作,将患者侧卧,等待专业人员。
4.心理支持:心脏骤停事件对家属和施救者心理冲击较大,急救中应安抚家属情绪,施救者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影响操作。
四、结语
心脏骤停是紧急且危险的情况,心肺复苏是救命的关键。在“黄金4分钟”内正确操作心肺复苏,可提升生存率。本文解析了心肺复苏步骤,包括意识判断、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和使用AED。希望读者学会正确操作心肺复苏,紧急时能迅速、正确地施救。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