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丽芳
儿童急性发热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一症状。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和病毒感染高发时期,发热成为许多家长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应对孩子的发热,是否需要使用退热药物,还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往往令人困惑。本文将为您解答疑惑,帮助您科学合理地应对儿童急性发热,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什么是儿童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是由感染、免疫反应等引起的。儿童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5℃到37.5℃。当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便视为发热。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病因的自然反应,通常是身体通过提高体温来帮助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病原体。
退热药物的作用与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广泛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和退热。它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下丘脑,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点,从而使体温下降。对于儿童来说,常常用于处理体温在38℃到39℃之间的轻度发热。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少,但过量使用可能会损害肝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除了具有退热作用,还能缓解炎症和疼痛。它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降温作用。布洛芬通常适用于高于38.5℃的发热,通常比对乙酰氨基酚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为明显。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对于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刺激性,特别是空腹时使用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因此最好与食物一起服用。
物理降温的方法
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是最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使用温水(通常为30℃到32℃)擦拭孩子的身体,可以帮助通过皮肤散热降低体温。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宜过低,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寒战,反而导致体温升高。擦浴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急剧降温,避免孩子受凉。
冷敷:冷敷是一种通过直接将冷敷物品(如冰袋或冰毛巾)放在额头、腋下、大腿根部等血管较丰富的地方,帮助散热的方式。冷敷可以迅速降低局部体温,但需要避免冷敷过长时间,以免引起低温刺激和皮肤损伤。每次冷敷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并且要保持适度的温度,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空调通风:在温暖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也是帮助退热的有效手段。家长可以开启空调或风扇,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为24℃左右)。适当通风换气也是有益的,但要避免孩子直吹冷风。
退热药物与物理降温的搭配使用
药物和物理降温的协同作用:退热药物和物理降温并不冲突,它们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例如,当孩子体温较高时,首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如温水擦浴或冷敷,同时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帮助快速降低体温。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孩子的症状,防止体温过高带来不良后果。
注意药物使用的间隔:如果选择同时使用退热药物和物理降温,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但两者之间的间隔应该为4小时以上。如果体温较高且持续不退,家长应适时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调整药物使用方案。
何时需要就医?
高热不退: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在39℃以上,并且退热措施无效,需要就医检查,排除严重感染或其他潜在疾病。
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果发热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皮疹、呼吸急促、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感染性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年龄较小的婴儿: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任何体温超过38℃的发热都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发热可能意味着较严重的感染。
儿童急性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感染引起的,通常并不需要过度担忧。退热药物和物理降温是缓解发热症状、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有效手段。合理搭配使用退热药物与物理降温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舒适地度过发热期。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其他症状,及时就医,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通过科学、理性地应对儿童急性发热,家长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医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