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卢文彩
癌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对于肿瘤内科患者而言,抗癌并非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在这场战役中,随访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随访管理的重要性
监测病情变化:肿瘤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仍可能出现波动。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肿瘤是否复发、转移,或者出现新的病变。例如,通过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可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的变化,肿瘤标志物检测能从血液指标上反映肿瘤的活跃程度,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不同的癌症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对患者的影响各异。随访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若治疗效果不佳,可分析原因,是药物耐药,还是治疗强度不够等,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抗癌过程中,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面临心理压力。随访期间,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增强抗癌信心。
随访管理要点
随访时间安排
术后随访: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初期随访较为频繁。一般在术后 1~3 个月进行首次随访,主要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评估身体恢复状态。之后根据病情,3~6 个月随访一次,持续 2~3 年;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年随访一次。
放化疗期间及结束后随访:放化疗期间,每周或每 2 周需进行一次随访,监测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程度,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放化疗结束后,1~2 个月随访一次,观察治疗后的近期效果。之后逐渐延长随访间隔,3~6 个月一次,持续 3~5 年。
随访内容
身体检查: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体重等基本生命体征,检查体表淋巴结是否肿大,腹部有无包块等。对于特定部位的肿瘤,还需进行针对性检查,如乳腺癌患者检查乳房及腋窝,肺癌患者关注肺部听诊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是每次随访的常规项目,能反映患者的身体基本状况,以及放化疗对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也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肿瘤对应不同的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结直肠癌、肺癌等的监测,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和监测意义重大。
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常见的有 X 线、CT、MRI、PET - CT 等。例如,肺癌患者常需定期进行胸部 CT 检查,观察肺部肿瘤变化;腹部肿瘤患者可能需要腹部 CT 或 MRI 检查。PET - CT 在检测肿瘤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因其费用较高,一般在高度怀疑转移或其他检查无法明确时选用。
健康指导
饮食与营养: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要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食管癌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方式,避免进食过快、过烫。
运动与休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心理支持:癌症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随访时,医生和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鼓励。必要时,可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疾病。
肿瘤内科患者的随访管理是抗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随访,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助力患者在抗癌持久战中取得胜利。
(作者单位:馆陶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