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尚国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它的主要特征是眼球内的晶状体逐渐变得混浊,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视力,重见光明。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得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恢复时间更短,效果更好。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光线无法清晰通过眼睛,影响视觉。它通常与年龄有关,但其他因素,如糖尿病、外伤、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等,也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随着白内障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视力模糊、夜间视力差、色彩失真等症状,最终如果不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光感消失。
传统白内障手术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通常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该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一小切口将超声探头插入眼内,利用超声波震碎混浊的晶状体,然后通过吸引设备将碎片吸出。医生会植入一枚人工晶体,以恢复眼睛的聚焦功能。虽然传统手术效果显著,但它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切口较小,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晶状体核较硬情况下超声能量增大容易导致角膜内皮损伤,手动撕囊不规则容易出现手术中囊膜破裂晶状体核下沉。
最新的白内障手术技术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飞秒激光技术是近年来眼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是一种精确度极高的激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切割眼睛的组织,精确地完成白内障手术中劈核的关键步骤。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安全性。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中,切口、撕囊、晶状体碎核和人工晶体植入等步骤都需要由医生手动完成,而飞秒激光能够更加精确地完成切口、撕囊、碎核等操作。飞秒激光能够精确切割角膜,进行晶状体外围的切割,并能精确地将晶状体分割成碎片,减少碎片的体积和数量,从而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飞秒激光的另一大优点是其微创性。由于激光切割的过程精确且温和,患者的恢复时间通常比传统手术更短,术后不适感也更少。
多焦点和散光矫正人工晶体
多焦点人工晶体:这种晶体的设计模拟了自然晶状体的功能,能够同时提供远视、近视和中间视力。对于那些不愿意术后佩戴眼镜的患者,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散光矫正人工晶体:这种晶体特别适用于那些患有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通过矫正散光,散光矫正人工晶体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清晰、稳定的视力。
术前精准评估与个性化手术规划
现代白内障手术越来越依赖先进的影像技术进行术前评估。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角膜地形图、精准的生物测量等技术,医生可以获得精确的眼部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手术规划能够确保手术的精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例如,通过角膜地形图,医生能够全面了解角膜的形态,判断患者是否有散光或其他屈光不正问题,从而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和手术方式。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也使得手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手术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微切口技术
微切口技术是目前白内障手术中一个重要的进步,手术切口通常只有2~3毫米。这种微切口技术不仅减少了对眼部组织的损伤,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由于切口微小,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大幅降低,患者在术后可以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由于手术过程更加微创,术后通常不需要缝合,减少了愈合过程中的不适感。
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护理
按时使用眼药水:术后通常需要滴眼药水以防感染、减轻炎症和促进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几天内避免做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避免眼睛受到压力改变导致切口渗漏。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诊,确保恢复进展顺利。
避免揉眼睛:术后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刺激伤口,造成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白内障是一个常见的眼科问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变得更加精细和安全。飞秒激光技术、多焦点和散光矫正人工晶体、个性化的手术规划和微切口技术等一系列创新,使得白内障手术不仅恢复了患者的优良视力,还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