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青霉素的早年岁月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3 14:20:12   阅读量:0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各种病菌感染无可奈何——一旦感染,基本上就只能够死马当活马医,听天由命了。肺炎、淋病、风湿热、伤口感染,差不多可以算是不治之症。

  当然,古人们也找到了一些“偏方”来处理感染。比如古埃及人就用发霉的面包做成药糊,涂在伤口上,有时候也能碰巧“有用”。就跟其他的传统医学一样,这些方法“时灵时不灵”,人们也不知道它“为什么灵”或者“为什么不灵”了。

  到了20世纪初,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有位细菌学教授,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当时研究葡萄球菌。1928年9月3号,是人类医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弗莱明在他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中发现了一块长霉的地方,而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生长。他认为,这是那些分泌的物质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这种霉菌后来被命名为“青霉菌”,它分泌的物质被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早期音译为“盘尼西林”)。弗莱明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它能够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比如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白喉杆菌等。

  弗莱明让他的助手分离出青霉素。他们发现,青霉素不稳定,只能得到杂质很多的粗提物。1929年6月,弗莱明在《英国实验生理学杂质》上报道了这一发现。在论文中,他提到了青霉素在医疗上的可能用途。不过,因为没有实现青霉素的分离纯化,这也就仅仅只是一种猜想而已。弗莱明认为,青霉素的主要用途是在细菌研究中,可以依据对青霉素是否有抗性而对细菌进行筛选。这种用途虽然没有治病救人那么具有商业前景,但也足够吸引人们对它进行研究。可惜的是,那个时代的研究者都没能分离纯化出青霉素。

  到了1939年,牛津大学威廉?邓恩爵士病理学院的霍华德?弗洛里和恩斯特?钱恩投入了巨大资源来分离青霉素。他们雇了一个称为“青霉素女孩”的小组来负责培养青霉菌,一周产生的青霉滤液多达500升。

  1940年,弗洛里用老鼠进行了试验,显示青霉素能够保护老鼠抵抗葡萄球菌的感染。1941年2月12日是青霉素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临床实验。一位43岁的警察成了第一位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他的嘴被玫瑰划伤,后来导致眼睛、脸和肺部感染脓肿,生命垂危。他的幸运是,注射青霉素之后,症状明显好转。他由于没有足够的盘尼西林跟上,生存希望只维持了几天。

  但这一试验为抗击细菌感染带来了曙光。可惜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难解难分,虽然也有一些医药公司试图开发生产青霉素,但进展极为艰难。要想它成为常规药物,还需要大量产品进行更多临床试验来确定疗效。但当时,英国化工行业几乎全部为战争征用,没有多余的资源来生产青霉素。

  1941年,弗洛里和希特利远走他乡,到没有经历战争的美国寻找机会,他们找到了北方地区研究实验室(NRRL)作为合作伙伴。这个实验室地处伊利洛伊河畔的偏僻小城皮奥里亚,具有先进的发酵技术。

  弗洛里和希特利在实验室里生产青霉素,规模小、产率低,要想大规模生产,从青霉菌的培养到青霉素的纯化都需要脱胎换骨的改进。NRRL也的确没有辜负信任,主任奥维?梅非常重视,让发酵部主管罗伯特?科格希尔领导攻关。借助丰富的发酵经验,他们很快发现:在培养基中用乳糖代替蔗糖,可以大大提高产率。接着,又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产率能够提高十倍。此后,NRRL又找到了适合悬浮培养的最高产的青霉菌株。

  经过一系列改进,终于有了足够数量的青霉素,经过许多成功的临床试验后,青霉素很快被用于医疗,而一些大医药公司也投入到商业化生产中来。到了1945年,产量更是达到了6.8万亿单位。美国政府也因此取消了对青霉素的控制,使得它象其他药物一样自由销售。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为在青霉素上的贡献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