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10 16:22:03   阅读量:0

导航

我国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

3月30日凌晨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 (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9次飞行。

航天

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标准已完成起草

3月30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对外宣布,针对年内即将展开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中心从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类航天员着手,研究起草了选拔的标准、方法、实施程序等文件,做好了相关选拔设备的准备和百余名岗位人员的培训,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中国航天员中心一共选拔培养了21名航天员。

信息安全

工信部调查“蹭网”App

工信部网站4月2日发布网络安全管理局关于“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的通报。据媒体报道,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农业

专家破译水稻耐盐碱基因

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将盐碱地变成高产粮田,成为当下农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近日,湖南大学刘选明教授研究团队经过近5年的研究,成功筛选、鉴定出一个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基因STRK1。其转基因株系在正常条件下与普通水稻无区别,但在高盐渗透条件下,却能明显提高水稻耐盐性和产量。

医学

首枚可视化的“心脏芯片”问世

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心脏芯片”,在注入药物后,发生颜色变化,可帮助研究者观察到心肌细胞的搏动状况,达到试药的效果。东南大学对外宣布,该校赵远锦教授课题组研发出具有微生理可视化功能的“心脏芯片”,为世界首创性成果。“器官芯片”是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仿生构建微器官替代生物体,达到临床试验的效果,更经济、更快速,同时具有无创伤性。“我们的‘心脏芯片’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活体结构色材料,相对于国外现有‘器官芯片’使用的普通柔性材料,可更为直观地观测到心肌细胞的变化。”课题组负责人赵远锦介绍。

科研

我国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

4月4日,国务院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和进步。《方案》指出,要坚持“国际尖端、科学前沿,战略导向、提升能力,中方主导、合作共赢,创新机制、分步推进”的原则,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大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概念。投资强度高、多学科交叉、配置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施(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说,大科学具有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多要素等特点,其复杂程度、经济成本、实施难度、协同创新的多元性等都往往超出一国之力,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施。

植物

云南发现植物新种乌蒙乌头

乌头属植物是有毒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是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难点较多的类群,长期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新近在云南认定了一个乌头属植物新种。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乌头属植物全球约有40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已记录211种,其中166种为特有种。除海南岛外,在我国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我国西南山区是国产乌头属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智能交通

我国成功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4月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对外宣布,成功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样机。该产品可以通过植入几厘米大小的嵌入式芯片中,实现对车辆、行人、车道线和可行驶区域等环境信息的精确感知,系统目标识别准确率高达90.05%,比传统算法高20%以上,识别处理一幅图片仅需0.03秒,而系统功耗不足5瓦,能够有效降低追尾碰撞事故、迎面碰撞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