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探究濒危动物幸存的奥秘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2-10 15:39:04   阅读量:0

  “离开了进化,生物学的一切都将显得毫无意义。”

  在生物学中,言简意赅而又朗朗上口的名言名句确是凤毛麟角。而俄裔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的这一名言却在生物学界无人不知。本书作者奥布莱恩教授曾师从杜氏,且真正得到了杜氏真传。

  几年前我第一次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见到奥布莱恩教授,与他讨论他所发起的“国际万个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时,我仿佛遇见的是一位“万能博士”,他无所不知,滔滔不绝。云游之广,阅历之深,令人肃然起敬。他的遗传学和进化学的造诣之厚,他的动物学和生态学的所知之精,令我赞叹不已,并自然地把他看成是一位科班出身、地地道道的生物学家。

  我当然是对的,但我马上明白我不完全对。特别是当我得知他在美国国立研究院(NIH)的癌症研究所(NCI)任职多年,成果斐然时,甚为不解。当我又知道这位医学科学家曾收集了几万个不同人群的个体样本,并因发现了那些欧裔泡在艾滋病毒里也不会得艾滋病的奥秘——CCR5而窥视诺贝尔奖金的时候,我才更为深切地理解进化对于任一领域的生物学家的极端重要性。进化的底蕴愈厚,理解愈透,在生命科学的天地里愈能像本书作者一样游刃有余。

  是的,生命世界最重要的特点是进化,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核心是进化学说。但要把进化这一博大精深的学问让老百姓都能听懂,至少还能读得下去,绝非易事。但本书作者确实做到了。

  我们知道,生命世界极不平凡,是生物“与天斗,与地斗”,斗智斗勇、争芳斗艳的世界。 而经过亿万年的历史车轮的碾轧之后,仍存活于世的那不到0.1%,业已成为残酷历史的幸存者和见证者,是一切秘密的积淀者,正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堪与艰难、欢乐和哭泣。如果动物可以言语,或许我们最为好奇的,最想探问的,就是那些关于它们的先祖,以及曾经与它们同时代的生物们在天灾人祸的不断侵袭之下,是如何去避免灾难、躲开戕害,生生不息; 在强敌环绕的重重包围之中,又是如何永怀“理想”,拥抱明天的。

  本书用近30万字的篇幅, 14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以作者自己颇具传奇的经历和巧夺天工的娴熟文笔将连自称天马行空的幻想家们也难以想象得到的曲折婉转故事娓娓道来,把我们拉回到了那段段尘封良久的历史,探究了那些地球濒危野生动物仍存于世的奥妙。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晓塞伦盖蒂平原的狮子是如何与FIV病毒此时为敌、彼时为友的,可以了解熊猫的发展沿袭和栖息归属的脉络。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历史是如何将佛罗里达山狮从灭绝的边缘拉回到现实,中世纪的黑死病又是如何传递给后代并影响至今,对家猫的基因组图谱分析为何能解决一桩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加拿大谋杀案的真实案例等等。至于何种动物真正濒危,亟待我们的保护,那让人闻之色变的AIDS又是如何从猴传到人的等等,亦可从书中找到答案。

  由于经常与高科技打交道并兼具有超凡的文字掌控能力,奥布莱恩用他如诗般的字句将那些生涩难懂的生物学知识在笔尖流淌,将平时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高深科学普及民间大众。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近几年来所读过的难得的好书,受益良多且甚为喜欢的书。

  (文/杨焕明 华大基因主席,中科院院士)

  《猎豹的眼泪》

  朱小健,夏志,蒋环环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史蒂芬·奥布莱恩(Stephen J.Brien),博士,1985-2011年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肿瘤研究所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兼职教授。

  [桥段]

  危险的攀爬持续了6个小时,在寒冷的细雨中跌跌滑滑,沿着陡峭泥泞的羊肠小道攀援而上。在每个驻足歇脚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吕植博士都将天线对向熊猫无线电颈圈发出的信号。我坐了三天飞机到西安,又坐了 10小时路虎越野车到杉树坪伐木营地,才到了这儿。我时差还没倒过来,又水土不服拉肚子,前一天晚上喝米酒还有点儿宿醉。可我还是决心体验一把很少人能够想象的冒险: 登上中国多山的陕西省的秦岭山脉,看看栖居在自己洞穴的野生大熊猫和它的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