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院士实验演示食品谣言“出炉”全过程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5 17:14:43   阅读量:0

水果掉色靠漂染、西瓜打针变甜、胶粘碎肉变有毒牛排……近日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陈君石院士现场为你演示食品谣言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文并摄/记者 李晶 编辑 吉菁菁

“水果染色”“柑橘生蛆”“西瓜注射红药水”“葡萄无籽是打了避孕药”……总有一款是你在网络、朋友圈听到或看到过的,然而,还有一个你并不坚定相信的真相:它们都是食品安全的谣言!

6月29日,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食安周”)正式拉开帷幕。在今年食安周的主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展内专设“科学实验”展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他带领的专家团队,亲自操作演示简单明了的科学小实验,击碎疯狂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

▲陈君石院士亲自实验,将食用碱加入用水稀释过的果汁中。因果汁中含有一定花青素,因而呈现红颜色,而加入食用碱后,果汁变为深色

院士现场演示“蔬菜水果被染色”

陈君石院士还在现场实验,辟谣所谓的“蔬菜水果被染色”。在“科学实验”展台上,陈院士拿着装有杨梅汁、樱桃,以及浸泡过黑皮花生和紫米的杯子,往里面加入碱,原本深红色的水变成了蓝黑色,再往里加入白醋,水的颜色又变回了红色——这个简单的实验过程,证明了“水果掉色”是花青素遇碱、遇酸后发生的变色反应,并非外“加”颜色。

▲为西瓜注“水”后,瓜瓤的颜色呈现出不均匀的晕染色,且如此操作后更易变质;螃蟹外壳有一定硬度,只能从蟹嘴或蟹腹部等少数部位注射,但注射后“水”大部分流出,且留有明显的注射针孔。

谣言给食品行业造成巨大损失

早在2008年,网上就有传闻称“柑橘生蛆”,为此四川等地的柑橘种植户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食品产业飞跃式的转型,同时,食品安全谣言也似如虎添翼一般,愈演愈烈。“樱桃核仁含氰化物”“胶水拼接碎肉变有毒牛排”“大虾里生蛆虫”等谣言更是借助视频剪辑,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被疯狂转发,从生鲜品牌和企业,到大批农户、养殖户均遭受重大损失。

据一项针对天猫淘宝商家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64%的商家曾遭受过谣言困扰,并因此造成数百元到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其中近三成受到谣言伤害的天猫商家集中于食品生鲜等行业。

院士强调:消费者的信心损失远超经济损失

那么,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新闻”究竟是深度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糟糕”现状,还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食品安全谣言?

陈君石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食品安全科普自媒体达人钟凯、阮光锋等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和大咖们,却这样说:“社会上有很多关于食品的误解,这些误解造成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

陈君石院士特别强调,食品安全谣言不仅对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误导了消费者的心理,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和行业的信任度。

辟谣不能拼速度,要向谣言“学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认为,食品谣言爆发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近年来,食品谣言的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与进俱进’,比如,去年把‘调理牛排’说成‘有毒胶水拼碎肉’。不仅是图文并茂,还以短视频的形式疯狂扩散,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对生鲜产业和生鲜电商平台造成巨大打击。”罗云波教授说。

造谣者与辟谣者不尽相同,尤其是前者被利益驱动,但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罗云波表示,辟谣的速度和方式不及造谣,但是辟谣也可以向造谣“学习”:如网上传播了一段造谣的小视频,那么辟谣的时候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做更多的小视频批驳谣言。

辟谣不是解决谣言的最佳途径

现阶段辟谣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但陈君石院士和罗云波教授均强调,辟谣并非解决谣言的最佳途径。

“真正地解决谣言,需要老百姓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陈君石院士说。罗云波教授则认为,对于谣言的治理,一方面要依法加大对谣言源头的打击,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更多人投入到科普工作中来,逐步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

据了解,今年食品安全周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将上线权威科普网络平台,用及时、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阻截谣言。此外,还有更多科学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在投入资源,加入到打击谣言的行动中来。

对话陈君石院士:真正杜绝谣言不能只靠辟谣

北科报:食品安全谣言的危害?

陈君石:食品安全谣言的危害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的。行业的经济损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挽回,不会马上恢复。但行业的经济损失仅仅是危害、损失的一个方面。我想强调的是,食品安全谣言更重要的危害是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因为被谣言误导了、相信了这些谣言,导致消费者认为食品是不安全的。这个心理的损失,很难用数字衡量。但是我认为,这个损失是远远超过经济损失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消费者一旦丧失信心,影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是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

北科报:消费者认为天然即健康,如何区分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陈君石:天然即健康是误区。天然色素里面也有致癌的,比如黄樟素。相反,人工合成的色素都经过很严格的实验和政府的严格批准。假如对我们的政府有一定信任度,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包括色素在内的所有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在评估的时候都采取了非常保守的态度,一定是安全的才会得到政府批准。所以,不要相信“只要天然的就是安全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政府批准的是安全的。

北科报:如何提升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陈君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提升老百姓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现在,老百姓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的情况或者说和政府、科学家掌握的信息差距太大了,也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这个“真空”要靠媒体弥补。然而,仅仅依靠媒体还是不够的。媒体需要来源,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做这些实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FIC)想建立一个平台,希望把媒体、科学家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

北科报:应该如何辟谣?

陈君石:所谓辟谣,就是告诉大家:现在是怎么认识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是谣言,要用科学道理讲清楚。真正解决谣言、杜绝谣言,根本办法不是依靠辟谣。慢慢减少谣言,把希望寄托于辟谣不行,要把希望寄托于老百姓的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自己能够识别谣言。在哪里碰到过、听说过的同类问题,能有意识地自己分辨。■

了解更多食品谣言“出炉”全过程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