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水下救援员讲述涉险生死经历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6-14 10:31:15   阅读量:0

  “眼前忽然浮现你的脸”水下救援员讲述涉险生死经历

  文/文/李强(北京青年报记者)供图/蓝天救援队

  高温来临,很多人开始到自然水域中游泳,却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所在——溺水。而溺水发生时,潜水救援员总是冲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他们在水下都看到了什么?内心又在想什么呢?

  “下水前,我只想知道溺水者的落水位置,水流和水下的大概情况,其他的我不想听。”

  “每次下水时,心里想的只是尽快找到溺水者,让他(她)回到家人那里,是给他们的家人最大的安慰。”

  “每当遗体出水后,看到家属给潜水员下跪的那一刻,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蓝天救援队是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专业的纯公益紧急救援队。其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分队。他们有24小时值班制度,独立的网络后方平台。3分钟响应,5分钟后台就位,4小时内到达救援现场的救援承诺。

  作为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每当有市民向他们发出求助时,这些人都义无反顾地冲向现场。

  第一次看到落水者,心里也是一紧

  “第一次参加打捞行动时,内心的确有点紧张,但任务必须要完成。”石景山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黑蝙蝠静静地说出他在潜水打捞过程中的水下感受。

  那是第一次,下水后发现,水比较浑浊,一米左右的可视距离。几经搜寻后,没有发现溺水者的身影。眼看二十分钟就要到了,隐约着水草中发现一个另一样的颜色。打着脚蹼游过去,拨开水草一个轮廓出现了,四脚朝天,两手成抓举状的人形出现在他的面前,当时心里也是一紧。“不看脸,用绳子拴着他的脚,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他告诫着自己。“这就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好在顺利地把溺水者找到了。直到上岸后,回想起来觉得有点恶心,并伴有呕吐的症状,因为我们当时使用的都是休闲潜水装备,也就是不是专业的打捞装备。对潜水员自身的防护是非常差的。那一夜真的没有睡好。”这就是黑蝙蝠的真心感受。

  当天的反应,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种心理反应,过两天这种反应就逐渐消失了。“时间是磨练一切记忆的最好方式”这句话有道理。

  在打捞过程中,判断溺水者所在位置非常重要。由于水下能见度非常底,即使使用装备,也基本上是通过视觉查找。这样一来,潜水员的经验便尤为重要。

  首先要观察水的流速,通过目测水面漂浮物移动速度,判断水流的速度。然后了解水面下情况,以及溺水时间,溺水方式等,另外还要了解何时落水,落水方式,如滑落、游泳,还是自杀或者其他。

  例如:落水时间为夜晚,目前的气温为15度,水流的速度大约为0.2米/秒,考虑到溺水后,内脏会发生腐败,如果说溺水时间在几个小时内,溺水者基本会在水底,如果再过几个小时,可能就会漂浮起来,顺着水势移动到某一位置。

  同样在一个水域,有的溺水者就在水下沉着,有的就被冲出几公里外,其原因就是与落水时间、水的温度、流速、水下物质有关。

  水下能见度低,全凭触感

  北京地区每年夏季都发生溺水事件,2014年以来,石景山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就执行参与过十余起溺水打捞任务。由于北京地区水质较差,水下能见度非常低,给打捞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在玉渊潭的一次打捞中,溺水者的落水位置恰好处在一个施工区域,当时的水下能见度不足30厘米,潜水员下水后只能看到手里的高亮度的潜水手电那点微弱的光线。

  这一缕微弱的光是潜伴之间唯一的距离确定标志,潜水员记得,那次打捞潜到水下七米左右时,能见度几乎为零,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人脸,潜水员知道溺水者已经找到了,解开随身携带的绳子,系住溺水者肢干部分,向地面的保障人员发出绳语信号,上面的人便将溺水者拉出水面。

  遇到危险冷静逃脱

  潜水员的危险时刻存在着!因为人不是鱼,在水下只要缺氧达到五分钟,这个人便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按理说背着潜水设备,嘴里咬着供气管,应该不会出现意外,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潜水员回忆,在黄松峪水库打捞时,他的腿被卡在水下的石缝里,无法动弹。而此刻气瓶压力不足30个气压,如果不能及时将腿从石缝中挣脱,后果就不用多说了。别看平时在地面上腿被卡时很容易拔出来,但在水下身体是非常轻的,拔腿时的力点很难找到,所以远不如在陆地上迅速。万般无奈之下,潜水员只好解开腿部捆绑的求生刀具,脱下脚蹼将腿拔出,然后浮出水面。

  遇到水下的渔网,也是很麻烦的。从水面上看,水下似乎很是平整,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一些人用渔网打鱼,渔网被水下物体刮着时,往往选择放弃渔网,而这渔网可能就是潜水员的杀手。

  在玉渊潭救援中,潜水员发现溺水者后,刚刚协助潜伴把溺水者带上水面,自己的腿却被渔网缠住了。“当时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潜水刀具,一手拢住渔网,一手持刀将渔网隔断,然后上浮。”潜水员说,看似简单的动作,在水下却用了五分多钟的时间,如果恰巧这个时段气瓶的压缩空气不足,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遇到寒冷天气时,原本没有干式潜水衣潜水员是不选择下水打捞的。但潜水员回忆,2015年10月一天深夜,北护城河需要救援打捞,当时潜水员只有一套修复过的半干式潜服,当时水温很低,水质又很差,水流速很快,这样的条件是不适合潜水作业的。但看到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为了安抚家属的情绪,潜水员还是选择了下水。

  潜水员回忆,下水后,刺骨的寒冷和水中的臭味无法用言语表达……他在水下搜寻了40多分钟,身体已经哆嗦得控制不住,并出现了失温反应,因此只能发出信号由保障队员协助快速返回岸上……不过庆幸的是,溺水者最终被打捞了上来。

  其实,志愿潜水员打捞溺水者的行为是完全的志愿行为。“加入蓝天救援队,在此我同意,如果因为参加此活动(包括途中)和在活动中使用装备而受到伤害的话,我放弃追究和要求赔偿的权利,同时免除同队其他成员的法律责任。”这是加入蓝天救援队时,所签署的文件部分内容,类似这样的问题一共十条。

  潜水员说,蓝天人就是用这种精神去参与志愿公益活动中去。

  一份以“纯公益行为为己任的协议”铸就了蓝天队员的精神。■



  Tips

  潜水服:潜水服主要功能是防止潜水员身体失温,保护潜水员不被礁石、杂物和水下动植物伤害。潜水服分干式和湿式两种。

  干式潜水服:一般在寒冷地带必须要穿的潜水衣,穿这种潜水服潜水时,身体完全与水隔离。衣服内可以穿着保暖衣物,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由于干式潜水服与湿式潜水服的技术要求有所不同,潜水员穿着这种潜水服作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可以使用。

  半干式潜水服:连体潜水服,厚度约6毫米,衣服和鞋是一体的,后背或前面有水密拉锁,手腕和颈部有橡胶圈,潜水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松紧度。

  湿式潜水服:最常用的潜水服,由泡沫合成橡胶材料制成,厚度为3-10毫米,可以防止体温降低。湿式潜水服与皮肤之间会有一层水膜,这层水膜会起到保温、润滑的作用。但穿着一定要合适,贴身穿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