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为什么听到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会难受?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29 15:24:48   阅读量:0

为什么听到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会难受?

在很多人的经验中,类似于指甲划黑板的“尖锐”声音会引起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受,尽管难以用文字准确形容,但它一定是负面的,即我们不喜欢并希望避免,一些触感也能够引起同样的感觉。

西语中,这种“由听到指甲划黑板引起的难受感觉”被称为 grima 。至少英语、德语和中文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感觉是接近于,但不等同于恶心的独特情绪。

通常,我们将这些令人不快的声音描述为高频的。尽管许多自然产生的 grima 声音都带有高频部分,但并不能说明频率越高就越令人不适。有研究人员在过滤掉划黑板样噪声中的高频段后发现,这些声音同样令人难受。相反,如果过滤掉 4kHz 以下的部分(并保持响度不变),噪声就变得容易接受多了。这揭示了令我们不适的声音主要位于 4kHz 以下。当然,划黑板的声音相对于流水等中性声音仍属高频。

巧合的是,人类耳道的架构决定了其在 2-4kHz 频段产生共振,最高可将该频段的声音放大30分贝。此外,对于声音来源的认识(即知道声音是来自于指甲划黑板)能够加强主观的厌恶感。与此相一致,在听声音时看到相关动作同样会加强噪声令人厌恶的程度。

比起对难听音乐的审美上的厌恶,grima 似乎是更为“本能”的厌恶。尽管尚未有非常强力的实验证明(也难以证明),一个有趣的猜想是我们之所以对这类声音产生尤其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是因为它们与灵长类的警告叫声相似。正如有时会被形似蛇的物体吓到,我们或许也会被音似警告声的声音吓到——当然,这无法解释为什么 grima 的感受更接近恶心而不是恐惧。

此外还有另一种进化角度的解释,认为恐惧这种声音是因为其与远古时期人类被大猫咬骨头时发出的声音相似。

这里应该强调,不管是警告声也好,啃骨声也好,都属于未经证实的猜想。目前还没有足够强的证据能使我们相信哪一种是真的。此外,这一感受也未必具有进化优势:可能是其它受到选择特征的副产物,又或者是不会造成劣势的随机突变的后果。

■知乎ID:Mon1st,系统神经科学科研人员

牛奶补碗是真的吗?

牛奶作粘合剂在原理上可行,并且早有应用。

粘合剂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粘合剂分子渗入待粘合物表面的孔洞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形成宏观上的连接。很多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本身就是长链多聚物,其中的一些由于结构组成特殊,更容易形成分子间力,故而可以起到粘合作用。

其实在合成材料普及以前,就有多种生物粘合剂被应用。比如胶原蛋白(动物皮脂)、植物淀粉、糊精、树脂、乳胶等。而酪蛋白粘合剂(来自牛奶)则主要用于木料粘合、标签粘合到玻璃瓶上,以及油漆、涂层的增粘添加剂。某些文献提到,酪蛋白粘合木料后有较好的防水性和强度。当然,大部分生物粘合剂,现已被合成材料取代。

牛奶实际上是各种乳脂(约3%)和乳蛋白(约3%)分散在水(约88%)中形成的胶状悬浮体系。而乳蛋白中超过80%的成分是酪蛋白(casein),其它约20%的蛋白成分为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酪蛋白粘合剂的一大优点是取材容易且制备简单。酪蛋白的等电点pI是4.6,所以在牛奶中加入酸使pH低于pI就可使酪蛋白凝结析出。之后通过过滤去除水分和脂类,再加入碱并加热使凝块重新液化并且蛋白变性即可成为酪蛋白粘合剂。不过由于其天然成分,酪蛋白粘合剂的保存时间较短,容易腐败。

一般对于不同的待粘合物,需要不同的粘合剂。所达到的粘合效果主要受表面特性(足够的浸润)和作用力形成方式决定(足够的作用力)。对于“牛奶补碗”,应该是利用了酪蛋白的粘合性。但是简单的手掰测试,是无法确定粘合强度的。也就是说,虽然粘住了,但强度如何、是否容易断裂,也就是“牛奶补碗”的方法是否真正实用,还是要通过更为科学的手段测量。

■知乎ID:Steven Li,生物工程学硕士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抑”的情绪本质上是什么?

心理学中“压抑”这个概念,最早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按照他的说法,他把压抑称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

压抑本身并不是单一情绪,而是一种为了处理情绪而做的积极的努力。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努力地通过“压抑”把让自己感到威胁或者痛苦的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比如说一个孩子对于自己的童年没有什么记忆,但他明显有很多创伤后的反应。这并不是孩子在有意隐瞒,也许是因为这个记忆实在太痛苦、太可怕了,于是他将这些意识“压抑”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每个人都会使用压抑,因为所有人都有不愿意带进意识的想法,就要努力地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所以它是对于各种情绪的反应行为,也带来各种情绪。

■知乎ID:简里里,简单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