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过敏性鼻炎高发,沙蒿是罪魁祸首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27 11:20:48   阅读量:0

一篇网络热文称,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固沙植物沙蒿是过敏性鼻炎高发的罪魁祸首。事实果真如此吗?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指向沙蒿?

文/记者 李鹏 编辑 陈永杰

采访专家>>>

王向东(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谢忠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8月21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电视台新闻中心在其公众号“科尔沁频道”上转发一篇名为《内蒙古过敏性鼻炎已成地方病,罪魁祸首是谁?——来自市民的集体上诉》的文章,很快便获得“100000+”的阅读量,并引发媒体关注。

“沙蒿”是黑沙蒿和白沙蒿的泛称,为菊科蒿属植物种,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多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沙丘上,是我国沙区比较常见的乡土植物。

由于沙蒿具有良好的固沙效果,多年来其在我国北方多地也被作为固沙植物予以播撒种植。但是沙蒿真的是众多人过敏性鼻炎的唯一的元凶么?

为何“罪魁祸首指向了沙蒿”?

每年的7-9月份,是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后,秋高气爽,空气中漂浮着大量花粉,很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在内蒙古的一些地方,这些年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甚至要超过20%。鼻炎,已经成了很多人难以承受之痛。

陕西省榆林市是过敏性鼻炎的重灾区。《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榆林市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21%。榆林市卫生局也在一些公告中证实,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该市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榆林之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2013年公布的一项以612例花粉症患者为样本的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显示,该地蒿属花粉为绝对优势气传花粉。呼和浩特市一项2008年到2012年花粉飘散量变化与花粉症相关分析结果也证实,蒿属植物为呼和浩特近年来最重要致敏原。

上述研究所指“蒿属植物”,被患者认为主要是当地常见的“沙蒿”。沙蒿属于菊科蒿属植物,分为多个品种。三北地区常见的有白沙蒿和黑沙蒿,后者分布最为广泛。

根据鄂尔多斯市林业局2016年9月在《关于沙蒿引发鼻炎的情况说明》中介绍的信息,鄂尔多斯市从2000年开始,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实施飞机播种造林,飞播造林主要目的树种为大白柠条、杨柴、花棒和沙米,为飞播前期更好地固沙,也复合飞播白沙蒿。2005年,鄂尔多斯市成立了碧森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赴旗区向农牧民收购野生白沙蒿种子用于飞播造林。

陕西榆林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一些季节过敏性鼻炎重灾区的居民认为,除各地原生蒿属植物外,飞播造林也是一个来源。公开资料显示,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鄂尔多斯之间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治沙造林的重点工程。根据榆林市林业部门2014年的公开回应,榆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沙蒿等植物飞播造林种草,至80-90年代飞播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白沙蒿保存面积10多万亩,黑沙蒿保存面积400万亩左右。

在地理上,陕西榆林与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处于完全邻近的区位,这里这些年也是季节过敏性鼻炎的重灾区,并且整个内蒙地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因此很多人都将鼻炎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沙蒿。

花粉过敏性鼻炎很可能引发哮喘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应急反应科的临床数据,尽管过敏性鼻炎并不致命,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往往就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10年以前,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进行的一项以1096例患者为样本的研究显示,在1096例夏秋季花粉诱发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53%合并季节性哮喘。其中37%在鼻炎发作后5年内、47%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极少数患者在鼻炎发作20~30年后出现哮喘。

尹佳指出,由于近一半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可能在首次发病9年内出现季节性过敏性哮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临床医生都了解夏秋季花粉可引起严重哮喘,多数在此季节频繁发作的患者被误诊为感染性哮喘,误用大量抗生素治疗,而反复静脉输入大剂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因此,寻求干预和阻止夏秋季花粉过敏性鼻炎向哮喘发展的时机与方法非常重要。尹佳等一些专家认为,针对病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可阻止过敏性鼻炎向哮喘发展的自然进程。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过敏性疾病免疫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惟一能阻止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方法。因此,对夏秋季花粉诱发的严重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早开始特异性免疫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哮喘。

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华瑞认为,过敏性鼻炎有可能合并中耳炎、鼻窦炎、鼻息肉、哮喘等多种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很大。更为严重的是,蒿花粉除了会导致众多过敏人群具有典型季节性鼻炎和/或哮喘症状之外,部分蒿花粉症患者进食蔬菜、水果后会发生食物过敏反应。

另外,现在很多大众对“夏秋季花粉症”认识不足,甚至部分医护人员也缺少相关知识。这一境况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对医患双方都不利。

因此,现在国内一些专家建议,现在我国应该由卫生、疾控等部门牵头,与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进行专项课题攻关,寻找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将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纳入各级医保的慢性病保障。

▲每年春季,北方城市都会遭受一次柳絮的困扰,很多人因此产生过敏性鼻炎

尚无权威证据证明过敏性鼻炎和沙蒿有关

中国北方很多人季节性鼻炎的“罪魁祸首”指向沙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一些医院的临床检测。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一些研究机构多年的研究均也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最主要致敏原就是蒿类植物的花粉。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尹佳的导师叶世泰教授和乔秉善等老师在中国几十个城市进行了首次中国气传花粉的调查,这个研究的成果《中国气传花粉调查》在1991年正式出版,实际上绘制出了一个中国的花粉分布地图。结论是,长江以北地区最主要的致敏花粉就是蒿类植物花粉。也就是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变态反应专业领域的医生们就知道蒿属花粉是整个长江以北地区引起夏秋季过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原因。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前些年的一项大样本临床研究也显示,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主要为青壮年,首次发病年龄为2~68岁,婴幼儿和老年人群花粉症发病率比较低,2岁以下小儿和75岁以上老人中没有季节性鼻炎首次发作的病例。

研究发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28岁,其中夏秋季花粉诱发鼻炎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也就是说,广大青年人群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攻击对象。

不过,沙蒿会大面积地引发鼻炎还没有得到我国官方的正式认可。9月11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过敏性鼻炎高发与防沙工程中固沙植物沙蒿相关”的说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证明,沙蒿就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真正过敏原。下一步,将与卫生等部门开展相关研究。

“这种研究需要大样本的数据,也需要与历史的资料进行比较,比如在一个地方,大规模种植沙蒿以前鼻炎患者是什么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情况,花粉浓度有什么样的变化,种植面积上升是不是与花粉浓度上升对应,需要权威的数据支撑,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向东博士对北京科技报记者表示。

葎草、豚草等都会导致过敏性鼻炎

在我国北方,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多年的调查研究,沙蒿并不是会导致很多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唯一原因。

另外,密切接触沙蒿并不一定就会有非常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流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谢忠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广民均告诉记者,他们在研究中时常和沙蒿接触,但并没有发现其和鼻炎有必然的关系。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的蒿属植物花粉和葎草花粉,都应该是很多人季节性鼻炎的“罪魁祸首”。

“在北京一般沙蒿都是生长在郊外及野外,市内分布较少,葎草倒是比较多见。”王向东说。

葎草在北京市分布的确十分普遍,记者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就是在北京市的很多居民住宅区,一些围栏上或者小区墙外及马路边就分布着生长茂盛的葎草。然而,很多人并不认识这种植物,更别说知道葎草花粉会引发一些人的过敏性鼻炎了。

据了解,在天津、山东等一些地方,葎草的分布更为广泛,那边过敏病人的过敏原就以葎草为主。

王向东说,这些年中国很多地方又出现了严重的豚草花粉过敏问题。豚草不是中国原生的物种,但上个世纪早期甚至更早的时候随着航运等渠道,豚草被从美国带到了中国。现在豚草在中国10多个省区已有分布,其中在东北的一些地方已经非常普遍,这些地方很多人的过敏性鼻炎,就是豚草过敏所致。

这些年,柏树、桦树、法国梧桐、白蜡树等外来引进物种的花粉也是导致很多人患上鼻炎的重要原因。

▲桦树花粉会引起 过敏性鼻炎,五分之一的柏林人患有 花粉过敏,患者是 过去十年的两倍

关于过敏,目前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尽管我们不能说沙蒿是北方大规模人群患上鼻炎的唯一元凶,但是这些年在陕西榆林、内蒙古等地,沙蒿类植物导致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规模正在扩大,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事实。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沙蒿是我国防沙治沙的先锋植物种,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区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沙蒿,但那时候沙区群众的过敏性鼻炎状况并没有现在那么严重。

王向东表示,自然环境的变迁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气候方面,温度、湿度、风力大小都会影响空气中的花粉,如果没有风、风太大或者湿度大,花粉在空气中就较少,这些年这方面的气候起了那些变化,需要关注。

实际上,现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增多与很多人个人体质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剧,加之食品的种类和制作工艺越来越多,致使许多原来不过敏的人可能逐渐演变成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使潜在过敏人群不断扩大。因此,当过敏原经常出现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中枪”了。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一个人是否对花粉过敏,会不会得过敏性疾病,事实上是由环境因素和自己个人的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一些专家认为,生活方式、环境作用,还有本身的基因、个体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过敏。

关于过敏,人类目前知道的还是太少了。为什么会产生过敏?过敏机制是什么?我们所掌握的过敏信息还只是“拼图上的几块”,不足以解读过敏症的全貌。

“要搞清沙蒿和鼻炎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的研究都还比较有限。”王向东说。■